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氢化藻类和底泥有机质DBPs毒性和标志物及PAHs损伤hESC-CMs机制

发布时间:2020-12-16 12:16
  饮用水氯化消毒能够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保障饮用水安全。然而,氯化消毒产生的三卤甲烷(THMs)、卤代乙酸(HAAs)、卤代乙腈(HANs)和致诱变化合物(MX)等消毒副产物(DBPs)及前体物的潜在毒性成为威胁饮用水安全的关键问题。通常,天然有机质是饮用水DBPs前体物的主要来源,但对于珠三角地区而言,水体污染导致的藻类有机质是DBPs前体物的主要来源。此外,伴随着台风、暴雨以及港口疏浚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吸附在底泥的有机质会重新悬浮进入水体,成为DBPs前体物的另一重要来源。而藻类及底泥有机质氯化后能够生成三卤甲烷、卤乙酸和卤乙腈等毒性DBPs,长期暴露于DBPs可能会致癌。DPBs前体物多环芳烃(PAHs)还能够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威胁人体健康。而目前为止,珠三角地区氯化有机物的DBPs特征及其与PAHs的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有必要对珠三角地区水体氯化藻类和底泥有机质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主要开展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1)珠三角地区藻类有机质氯化消毒后的DBPs特征研究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绿藻(Chlorella sp.)有机质氯化后三卤甲烷(三氯甲烷)...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省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氢化藻类和底泥有机质DBPs毒性和标志物及PAHs损伤hESC-CMs机制


基于CHO细胞的10类DBPs的LC50(Wagner and Plewa,2017)

技术路线图,前体物,简历,生物信息学


本课题在研究目的及意义指导下,综合运用环境科学、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珠三角地区DBPs前体物消毒后的DBPs特征,前体物消毒后的毒性及机制、检测生物标志物,以及DBPs前体物对人体心脏健康的影响,总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作者简历:

氯乙酸,藻类,有机物,有机质


我们分析了藻类有机质氯化前后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生成量,结果表明藻类有机质本身并不含有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但氯化消毒后,在消毒溶液中分别检测到了51μg/kg的二氯乙酸和3μg/kg的三氯乙酸(图2.1),这与已有报道相一致(表2.1)。由于水库底泥和藻类有机质都是DBPs的前体物,且实验用绿藻来源于珠三角地区,因此我们根据已有珠三角地区多个水库底泥有机质氯化DBPs数据(Zhang,2012),将藻类有机质生成的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与其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氯化前的水库底泥有机质中没有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氯化后检测到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且平均生成量只有氯化藻类有机质的3%和10%,提示珠三角地区氯化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前体物的重要来源可能是藻类有机质而非底泥有机质。2.3.2 藻类有机质二氯乙腈和三氯乙腈生产量


本文编号:2920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920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e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