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腧穴配伍理论的针刺干预骨肉瘤模型小鼠效应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09:51
目的:本研究以骨肉瘤K7模型小鼠为观察对象,观察针刺单穴与腧穴配伍干预骨肉瘤模型小鼠相关的一般情况比较、影像学、免疫学效应差异以及肠道菌群的针刺干预效果,建立与中医整体观相一致的无创活体成像监测技术,并探索单穴与腧穴配伍的效应规律及其可能的免疫学机制,为科学应用配伍腧穴提供依据。方法:1.雌性BALB/C小鼠60只,构建骨肉瘤K7皮下荷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单穴百会组、单穴肾俞组、单穴足三里组和配穴组;空白组不造模不治疗,为健康对照;模型组只造模不治疗;单穴组造模后分别针刺单穴百会(单)、肾俞(双)、足三里(双);配穴组造模后针刺腧穴配伍(百会、肾俞、足三里);2.对不同组别小鼠毛色、精神状态、体重等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3.应用多模式光学活体成像技术(In-Vivo Xtreme技术)和游标卡尺观察不同组别小鼠肿瘤大小和体积的变化,以及肿瘤光子量的变化;4.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组别小鼠相关免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相关指标变化情况;5.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不同组别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6、IFN-γ和脾脏组织中TNF-α等相关免疫因子的变化情况;6.利用肠...
【文章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针灸治疗肿瘤疾病选穴模式的网络化展示(支持度个数为2)
针灸治疗肿瘤疾病选穴模式的网络化展示(支持度个数为3)
在整个实验期间,每两天测量并记录一次小鼠体重,六组小鼠体重变化情况见图3。数据显示,模型组小鼠体重在第12天之后显著下降,这与大多数肿瘤患者体重减轻的情况一致[140]。相比之下,空白组小鼠体重有随着时间增长的趋势,治疗组小鼠体重相对稳定。在针刺治疗的第二阶段,不同组别小鼠体重开始产生差异。在针刺治疗的第8和第10天,也就是第二阶段治疗的第1天和第3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单穴百会组、单穴肾俞组、单穴足三里组、配穴组体重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针刺治疗的第12天,也就是第二阶段治疗的第5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单穴百会组、单穴肾俞组、单穴足三里组、配穴组体重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穴百会组体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穴肾俞组、单穴足三里组、配穴组体重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针刺治疗的第14天,也就是第二阶段治疗的最后一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单穴百会组、单穴肾俞组、单穴足三里组、配穴组体重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穴百会组、单穴肾俞组、单穴足三里组、配穴组体重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
本文编号:2982644
【文章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针灸治疗肿瘤疾病选穴模式的网络化展示(支持度个数为2)
针灸治疗肿瘤疾病选穴模式的网络化展示(支持度个数为3)
在整个实验期间,每两天测量并记录一次小鼠体重,六组小鼠体重变化情况见图3。数据显示,模型组小鼠体重在第12天之后显著下降,这与大多数肿瘤患者体重减轻的情况一致[140]。相比之下,空白组小鼠体重有随着时间增长的趋势,治疗组小鼠体重相对稳定。在针刺治疗的第二阶段,不同组别小鼠体重开始产生差异。在针刺治疗的第8和第10天,也就是第二阶段治疗的第1天和第3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单穴百会组、单穴肾俞组、单穴足三里组、配穴组体重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针刺治疗的第12天,也就是第二阶段治疗的第5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单穴百会组、单穴肾俞组、单穴足三里组、配穴组体重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穴百会组体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穴肾俞组、单穴足三里组、配穴组体重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针刺治疗的第14天,也就是第二阶段治疗的最后一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单穴百会组、单穴肾俞组、单穴足三里组、配穴组体重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穴百会组、单穴肾俞组、单穴足三里组、配穴组体重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
本文编号:2982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98264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