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骨胶囊促成骨成血管效应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7 13:03
目的:分析血管因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患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相关性。观察芪骨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患者中医症候积分、骨代谢标志物及循环水平血管因子的变化并分析其治疗作用,从体内体外实验探讨芪骨胶囊促成骨成血管效应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记录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测量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运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循环水平神经轴突生长因子3(Sli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内皮素1(Endothelin)的含量。采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血管相关因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患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相关性。(2)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芪骨胶囊,芪骨胶囊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三粒;3个月为治疗周期。(入组0天)检测指标作为基线,治疗后(12周±3天)评价安全性指标、中医症候积分、骨代谢标志物、循环内血管因子水平变化。(3)体外实验:分离提取原代骨髓间充...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血管因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病例纳入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5.1 主要检测的细胞因子
1.5.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1.5.3 实验原理
1.5.4 实验操作步骤
1.5.5 骨密度测定与管理
1.6 伦理学原则
1.7 技术路线
1.8 统计学方法及描述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指数的正态性分析
2.2 患者骨代谢标志物表达量的正态性分析
2.3 患者DXA骨密度表达量的正态性分析
2.4 患者血管相关因子表达量的正态性分析
2.5 患者血管相关因子与年龄、BMI的相关性分析
2.6 患者血管因子之间相关性分析
2.7 患者血管因子之间偏相关性分析
2.8 患者血管因子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2.9 患者血管因子表达量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血管因子在骨质疏松症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3.2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及治疗中作用
4 小结
第二部分 芪骨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管因子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入选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及处理
1.6 剔除病例标准
1.7 知情同意
2 研究设计
2.1 总体设计
2.2 研究病例样本量计算
2.3 随机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用药方法
3.2 试验周期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安全性指标
4.3 效应性指标
5 统计方法
5.1 统计描述
6 结果
6.0 研究完成情况
6.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比较
6.2 治疗前研究对象各指标情况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6.4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6.5 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指标前后差值变化情况比较
6.6 安全性指标分析
7 分析与讨论
7.1 芪骨胶囊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治疗探讨
7.2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优势与不足
7.3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安全性探讨
8 小结
第三部分 芪骨胶囊及有效组分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血管作用的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药物、分组及含药血清制备
1.4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5 细胞增殖率CCK-8检测
1.6 药物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
1.7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1.8 定量PCR检测成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学观察及鉴定
2.3 细胞增殖功能检测
2.4 碱性磷酸酶表达的检测
2.5 药物对大鼠BMSCs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2.6 药物对大鼠BMSCs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2.7 药物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Slit3、β-catenin蛋白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3.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点
3.2 BMSCs成骨、内皮分化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3.3 Slit3与β-catenin通路研究
4 小结
第四部分 芪骨胶囊及有效组分通过Slit3 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OVX大鼠H血管形成及骨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1 试验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1.2 试验动物
1.3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动物分组
1.4 药物干预方案
1.5 micro-ct测量骨微结构
1.6 Microfil血管造影
1.7 大鼠胫骨HE染色
1.8 大鼠胫骨免疫组化染色
1.9 RT-PCR法检测大鼠股骨内成骨成血管基因m RNA的表达
1.10 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骨组织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1.11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药物干预后Micro-CT股骨远端骨密度、骨量及骨微结构变化
2.3 药物干预后股骨远端骨内血管体积变化
2.4 大鼠胫骨上段HE染色情况
2.5 大鼠胫骨上段免疫组化染色情况
2.6 药物干预后大鼠股骨相关mRNA表达情况
2.7 药物干预后大鼠股骨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2.8 药物干预后Wn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3 讨论
3.1 靶向骨内血管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4 小结
创新点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骨内血管形成与骨形成偶联调控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s it really the “dark side” of herbal medicine?[J]. Yang Luan,Shuangcheng Ma,Yimin Mao.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8(09)
[2]“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中药安全性研究与思考[J].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5)
[3]骨质疏松症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探析[J]. 陈旭,陈瀚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11)
[4]HIF-1信号通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J]. 钟航,曹参,杨静,黄强.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6)
[5]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其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 肖亚平,曾杰,焦琳娜,徐晓玉.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1)
[6]中药植物雌激素的研究进展[J]. 赵元,郑红霞,徐颖,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8)
[7]骨形成与血管生成偶联机制[J]. 苗翠晓,冯正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04)
[8]骨组织H亚型血管在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的表现[J]. 王亮,张鹏,姚喆,贾鹏,杨帆,周飞,张辉,沈光思,李光飞,杜俏俏,赵国阳,李涧,茅泳涛,谢宗刚,徐炜,董启榕,徐又佳. 中华骨科杂志. 2016 (20)
[9]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J]. 陈德才,廖二元,徐苓,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04)
[10]HPLC同时测定芪骨胶囊中5种成分的含量[J]. 杨成梓,范兴,包侠萍,南淑华,姜志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6)
本文编号:3692117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血管因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病例纳入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5.1 主要检测的细胞因子
1.5.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1.5.3 实验原理
1.5.4 实验操作步骤
1.5.5 骨密度测定与管理
1.6 伦理学原则
1.7 技术路线
1.8 统计学方法及描述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指数的正态性分析
2.2 患者骨代谢标志物表达量的正态性分析
2.3 患者DXA骨密度表达量的正态性分析
2.4 患者血管相关因子表达量的正态性分析
2.5 患者血管相关因子与年龄、BMI的相关性分析
2.6 患者血管因子之间相关性分析
2.7 患者血管因子之间偏相关性分析
2.8 患者血管因子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2.9 患者血管因子表达量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血管因子在骨质疏松症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3.2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及治疗中作用
4 小结
第二部分 芪骨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管因子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入选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及处理
1.6 剔除病例标准
1.7 知情同意
2 研究设计
2.1 总体设计
2.2 研究病例样本量计算
2.3 随机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用药方法
3.2 试验周期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安全性指标
4.3 效应性指标
5 统计方法
5.1 统计描述
6 结果
6.0 研究完成情况
6.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比较
6.2 治疗前研究对象各指标情况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6.4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6.5 治疗后各疗效评价指标前后差值变化情况比较
6.6 安全性指标分析
7 分析与讨论
7.1 芪骨胶囊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治疗探讨
7.2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优势与不足
7.3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安全性探讨
8 小结
第三部分 芪骨胶囊及有效组分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血管作用的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药物、分组及含药血清制备
1.4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5 细胞增殖率CCK-8检测
1.6 药物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
1.7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1.8 定量PCR检测成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学观察及鉴定
2.3 细胞增殖功能检测
2.4 碱性磷酸酶表达的检测
2.5 药物对大鼠BMSCs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2.6 药物对大鼠BMSCs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2.7 药物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Slit3、β-catenin蛋白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3.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点
3.2 BMSCs成骨、内皮分化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3.3 Slit3与β-catenin通路研究
4 小结
第四部分 芪骨胶囊及有效组分通过Slit3 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OVX大鼠H血管形成及骨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1 试验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1.2 试验动物
1.3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动物分组
1.4 药物干预方案
1.5 micro-ct测量骨微结构
1.6 Microfil血管造影
1.7 大鼠胫骨HE染色
1.8 大鼠胫骨免疫组化染色
1.9 RT-PCR法检测大鼠股骨内成骨成血管基因m RNA的表达
1.10 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骨组织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1.11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药物干预后Micro-CT股骨远端骨密度、骨量及骨微结构变化
2.3 药物干预后股骨远端骨内血管体积变化
2.4 大鼠胫骨上段HE染色情况
2.5 大鼠胫骨上段免疫组化染色情况
2.6 药物干预后大鼠股骨相关mRNA表达情况
2.7 药物干预后大鼠股骨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2.8 药物干预后Wn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3 讨论
3.1 靶向骨内血管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4 小结
创新点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骨内血管形成与骨形成偶联调控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s it really the “dark side” of herbal medicine?[J]. Yang Luan,Shuangcheng Ma,Yimin Mao.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8(09)
[2]“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中药安全性研究与思考[J].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5)
[3]骨质疏松症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探析[J]. 陈旭,陈瀚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11)
[4]HIF-1信号通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J]. 钟航,曹参,杨静,黄强.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6)
[5]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其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 肖亚平,曾杰,焦琳娜,徐晓玉.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1)
[6]中药植物雌激素的研究进展[J]. 赵元,郑红霞,徐颖,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8)
[7]骨形成与血管生成偶联机制[J]. 苗翠晓,冯正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04)
[8]骨组织H亚型血管在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的表现[J]. 王亮,张鹏,姚喆,贾鹏,杨帆,周飞,张辉,沈光思,李光飞,杜俏俏,赵国阳,李涧,茅泳涛,谢宗刚,徐炜,董启榕,徐又佳. 中华骨科杂志. 2016 (20)
[9]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J]. 陈德才,廖二元,徐苓,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04)
[10]HPLC同时测定芪骨胶囊中5种成分的含量[J]. 杨成梓,范兴,包侠萍,南淑华,姜志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6)
本文编号:3692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69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