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任调督针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原发性失眠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31 04:13
第一部分针刺治疗失眠的Meta分析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 databases、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关于针刺与假针刺、针刺与中药、针刺与西药或者针刺+其他疗法与其他疗法对比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观察指标:(1)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2)次要结局指标: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及睡眠潜伏期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项研究,包括231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中药、西药、假针刺及其他疗法相比较,针刺能显著改善失眠临床疗效总有效率[OR=3.54,95%CI(2.68,4.67),P<0.0...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主要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通任调督针法
1.3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
1.4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目的及存在的科学问题
第一部分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文献选择
2.3 干预措施
2.4 结局指标
2.5 数据筛选及资料提取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3.3 Meta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来源
4.2 针刺治疗失眠的机制
4.3 影响针刺治疗失眠疗效的因素
4.4 针刺治疗失眠的安全性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的启示
第二部分
引言
5 材料和方法
5.1 研究病例
5.2 研究设计方案
5.3 治疗方法
5.4 观察指标及时点
5.5 不良事件的处理
5.6 临床研究流程图
5.7 统计学处理
6 研究结果
6.1 筛选流程及技术路线图
6.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6.3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6.4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失眠严重程度指数、PSG监测各项以及睡眠日志各项比较
6.5 不良事件报告及安全性评价
7 讨论
7.1 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
7.2 通任调督针法的意义
7.3 指标选择的意义
7.4 临床疗效分析
7.5 安全性分析
7.6 本课题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引言
8 材料和方法
8.1 研究病例
8.2 研究设计方案
8.3 治疗方法
8.4 观察指标及时点
8.5 不良事件的处理
8.6 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8.7 结果评定
8.8 统计学处理
9 研究结果
9.1 筛选流程及技术路线图
9.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9.3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9.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2月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比较
9.5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 周后及2 月后随访时失眠严重程度指数比较
9.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日志各项比较
9.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G各项比较
9.8 不良反应
10 讨论
11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33708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主要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通任调督针法
1.3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
1.4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目的及存在的科学问题
第一部分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文献选择
2.3 干预措施
2.4 结局指标
2.5 数据筛选及资料提取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3.3 Meta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来源
4.2 针刺治疗失眠的机制
4.3 影响针刺治疗失眠疗效的因素
4.4 针刺治疗失眠的安全性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的启示
第二部分
引言
5 材料和方法
5.1 研究病例
5.2 研究设计方案
5.3 治疗方法
5.4 观察指标及时点
5.5 不良事件的处理
5.6 临床研究流程图
5.7 统计学处理
6 研究结果
6.1 筛选流程及技术路线图
6.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6.3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6.4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失眠严重程度指数、PSG监测各项以及睡眠日志各项比较
6.5 不良事件报告及安全性评价
7 讨论
7.1 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
7.2 通任调督针法的意义
7.3 指标选择的意义
7.4 临床疗效分析
7.5 安全性分析
7.6 本课题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引言
8 材料和方法
8.1 研究病例
8.2 研究设计方案
8.3 治疗方法
8.4 观察指标及时点
8.5 不良事件的处理
8.6 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8.7 结果评定
8.8 统计学处理
9 研究结果
9.1 筛选流程及技术路线图
9.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9.3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9.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2月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比较
9.5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 周后及2 月后随访时失眠严重程度指数比较
9.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日志各项比较
9.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G各项比较
9.8 不良反应
10 讨论
11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33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73370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