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275通过靶向抑制SPOCK1对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20:48
研究背景及目的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亦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在中国其发病率在男性中仅次于肺癌。据报道,新发胃癌约一半发生于东亚国家,而其死亡率也高于其他国家,我国也是胃癌高发地之一。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核糖核酸,主要通过反馈性影响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参与多细胞生物中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其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随着miRNA研究的深入,其在各种肿瘤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不断被揭示。本研究通过miRNA表达谱芯片高通量检测分析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NA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发现对胃癌发生发展起重要调控作用的miRNA,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提供新的切入点及理论支持。方法 1.利用miRNA表达谱芯片高通量检测6对胃癌及癌旁非肿瘤胃粘膜上皮组织中miRNA表达情况,并由此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2.通过临床信息和病理资料,统计分析差异表达hsa-miR-1275表达量与胃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3.采用体外细胞学实验探究hsa-miR-1275对胃癌细胞系的增殖成瘤、侵袭迁移等能力的影响。4.结合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胃癌中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及验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胃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筛选
3.2 hsa-miR-1275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3 hsa-miR-1275 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病理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
4.讨论
5.小结
第二部分:miR-1275 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hsa-miR-1275 抑制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
3.2 hsa-miR-1275 抑制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
3.3 hsa-miR-1275 抑制胃癌细胞体内成瘤、转移能力
3.4 hsa-miR-1275 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探究
4.讨论
5.小结
第三部分:miR-1275 下游靶基因筛查及验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hsa-miR-1275 下游靶基因预测
3.2 hsa-miR-1275 直接抑制SPOCK1 表达
3.3 hsa-miR-1275 通过抑制SPOCK1 表达发挥功能
4.讨论
5.小结
第四部分:hsa-miR-1275/SPOCK1/EMT调控关系在胃癌组织中的验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SPOCK1 mRNA水平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
3.2 miR-1275/SPOCK1/EMT调控关系在胃癌组织中的关系
4.讨论
5.小结
全文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756890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胃癌中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及验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胃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筛选
3.2 hsa-miR-1275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3 hsa-miR-1275 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病理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
4.讨论
5.小结
第二部分:miR-1275 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hsa-miR-1275 抑制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
3.2 hsa-miR-1275 抑制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
3.3 hsa-miR-1275 抑制胃癌细胞体内成瘤、转移能力
3.4 hsa-miR-1275 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探究
4.讨论
5.小结
第三部分:miR-1275 下游靶基因筛查及验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hsa-miR-1275 下游靶基因预测
3.2 hsa-miR-1275 直接抑制SPOCK1 表达
3.3 hsa-miR-1275 通过抑制SPOCK1 表达发挥功能
4.讨论
5.小结
第四部分:hsa-miR-1275/SPOCK1/EMT调控关系在胃癌组织中的验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SPOCK1 mRNA水平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
3.2 miR-1275/SPOCK1/EMT调控关系在胃癌组织中的关系
4.讨论
5.小结
全文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756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75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