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干眼临床症狀群与眼部体征/屈光的图谱可视化分析及肝肾阴虑型干眼代谢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2 14:09
  目的梳理外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干眼研究的文献演变,总结干眼中医药文献的证候分布规律及症状群之间的潜在关联规则;验证挖掘规律进一步探究干眼临床症状群与眼部体征/屈光状况之间关联规则的可视化图谱;筛选肝肾阴虚型干眼人群的血浆与泪液样本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方法1.以“干眼”的英文主题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5年为基础建立文献数据库,运用Citespace 5.2.R1软件对各时间节点进行主题词频次、中介中心性、突发性检测、主题词聚类分析,理清其研究历史的演变。2.以预设的检索条件对四大中文数据库检索,数据整理后构建干眼研究的中医药文献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干眼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症状群之间的潜在关联规则。3.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将受试者分为干眼屈光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02例,且两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屈光状况;同时干眼屈光组增加收集中医证型、眼部症状、全身症状、舌象、脉象等资料,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指标、屈光状况、不同年龄段与屈光状...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干眼研究演变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的来源
        1.2 分析软件
        1.3 数据的下载与导入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第一阶段
        2.2 第二阶段
        2.3 第三阶段
        2.4 第四阶段
        2.5 第五阶段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中文数据库挖掘分析干眼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症状、症状群的关联规则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的来源
        1.2 分析软件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库的建立及症状、证素与证型规范化处理
        1.6 数据的录入与核对
        1.7 关联规则介绍
    2 结果
        2.1 干眼不同类型的分布
        2.2 证型分布
        2.3 中医证素分布
        2.4 症状分布
        2.5 舌象分布
        2.6 脉象分布
        2.7 眼部症状关联规则分析
            2.7.1 眼表症状与睫状肌刺激症状之间
            2.7.2 眼表症状之间
            2.7.3 眼表症状与视功能症状之间
            2.7.4 睫状肌刺激症状与视功能症状之间
            2.7.5 睫状肌刺激症状之间
            2.7.6 视功能症状之间
        2.8 眼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关联规则分析
            2.8.1 眼表症状与全身症状之间
            2.8.2 睫状肌刺激症状与全身症状之间
            2.8.3 视功能症状与全身症状之间
            2.8.4 全身症状之间
        2.9 全身症状、眼部症状与舌象关联规则分析
            2.9.1 全身症状与舌象之间
            2.9.2 视功能症状与舌象之间
            2.9.3 睫状肌刺激症状与舌象之间
            2.9.4 眼表症状与舌象之间
        2.10 全身症状、眼部症状与脉象关联规则分析
            2.10.1 全身症状与脉象之间
            2.10.2 视功能症状与脉象之间
            2.10.3 睫状肌刺激症状与脉象之间
            2.10.4 眼表症状与脉象之间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干眼临床症状群与眼部体征/屈光的图谱可视化分析
    1 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4.1 无症状对照组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5 样本量的估算及其计算的依据
        1.6 试验材料
        1.7 观察指标
            1.7.1 国际眼表疾病指数量表
            1.7.2 泪膜破裂时间
            1.7.3 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1.7.4 泪河高度与眼红分析
            1.7.5 屈光参数
        1.8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库的构建
        2.2 数据的预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两组泪河高度、平均BUT、OSDI、Schirmer比较
        3.3 两组眼红分析比较
        3.4 两组受试者屈光状况分布
        3.5 两组受试者不同年龄段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6 两组受试者临床指标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7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证型分布
        3.8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眼部症状分布
        3.9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全身症状分布
        3.10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舌象分布
        3.11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脉象分布
        3.12 干眼屈光组眼部症状群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13 干眼屈光组中医证型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14 干眼屈光组舌象、脉象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15 干眼屈光组全身症状群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
        3.16 干眼屈光组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关联规则
        3.17 干眼屈光组临床症状群与临床指标关联规则
            3.17.1 眼部症状群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则
            3.17.2 全身症状群、舌象、脉象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则
    4 讨论
        4.1 两组受试者的临床指标比较讨论
        4.2 两组受试者屈光状况分布讨论
        4.3 两组受试者不同年龄段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讨论
        4.4 两组受试者临床指标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讨论
        4.5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中医证型分布讨论
        4.6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眼部症状、全身症状分布讨论
        4.7 干眼屈光组受试者舌象、脉象分布讨论
        4.8 干眼屈光组眼部症状群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讨论
        4.9 干眼屈光组中医证型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讨论
        4.10 干眼屈光组全身症状群、舌象、脉象与屈光状况关联规则讨论
        4.11 干眼屈光组中医证型、临床症状群与临床指标关联规则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肝肾阴虚型干眼人血浆与泪液代谢组学研究
    1 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信息
        2.2 标本采集
            2.2.1 血液样本采集
            2.2.2 泪液样本采集
        2.3 样本的预处理
            2.3.1 血浆样本的预处理
            2.3.2 泪液样本的预处理
        2.4 统计学分析
        2.5 材料与仪器
            2.5.1 实验试剂
            2.5.2 实验仪器
            2.5.3 仪器参数
        2.6 数据处理
        2.7 质量控制
            2.7.1 过程质控
            2.7.2 数据质控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分析
        3.2 主成分分析(PCA)
        3.3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3.3.1 OPLS-DA得分散点图
            3.3.2 OPLS-DA置换检验
        3.4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3.5 差异代谢物的层次聚类
        3.6 差异代谢物的KEGG注释(血浆)
        3.7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创新点
不足之处与展望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三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四 :参加科研学术活动
附录五 :相关量表
附录六 :伦理审查批件



本文编号:3779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779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6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