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络化瘀方改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微循环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3 04:48
目的:1.建立稳定的BRVO大鼠模型,寻找合理的评价方式,为临床药物干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2.观察剔络化瘀方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大鼠模型视网膜血管的保护作用,以及对ICAM-1因子,凝血、血流变功能的影响。3.评估剔络化瘀方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患眼及对侧眼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影响,定量评估剔络化瘀方的作用机理。方法:1.采用532nm氪绿激光照射尾静脉注射孟加拉红溶液的SD大鼠眼底静脉,建立BRVO大鼠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组织变化,视网膜消化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FFA)及超广角眼底血管造影(Ultra-widefiel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UWFA)观察眼底表现及血管再通情况。2.随机分为正常组,余SD大鼠建立BRVO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血栓通组、剔络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在造模后2h开始灌胃。于1d、3d、7d、21d综合眼底照相、周边视网膜照相、FFA评判大鼠眼底特征、血管再通情况得分,观察视网膜组织...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视网膜激光光凝法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大鼠模型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视网膜静脉阻塞大鼠模型制备
2.2 观察BRVO大鼠视网膜情况
2.3 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
2.4 视网膜消化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
3 结果
3.1 BRVO大鼠视网膜情况
3.2 视网膜病理组织变化
3.3 视网膜血管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二 剔络化瘀方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大鼠模型微循环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剔络化瘀方煎剂制备
2.3 视网膜静脉阻塞大鼠模型制作
2.4 给药剂量及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剔络化瘀方对BRVO大鼠眼底的影响
3.2 剔络化瘀方对BRVO大鼠视网膜形态的影响
3.3 剔络化瘀方对BRVO大鼠血清ICAM-1的影响
3.4 剔络化瘀方对BRVO大鼠凝血功能影响
3.5 剔络化瘀方对BRVO大鼠血流变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前瞻性研究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受试者情况
3.2 治疗组与正常组OCTA比较
3.3 治疗组患眼与对侧眼血流密度比较
3.4 治疗后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动物实验图片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本文编号:3927214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视网膜激光光凝法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大鼠模型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视网膜静脉阻塞大鼠模型制备
2.2 观察BRVO大鼠视网膜情况
2.3 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
2.4 视网膜消化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
3 结果
3.1 BRVO大鼠视网膜情况
3.2 视网膜病理组织变化
3.3 视网膜血管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二 剔络化瘀方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大鼠模型微循环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剔络化瘀方煎剂制备
2.3 视网膜静脉阻塞大鼠模型制作
2.4 给药剂量及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剔络化瘀方对BRVO大鼠眼底的影响
3.2 剔络化瘀方对BRVO大鼠视网膜形态的影响
3.3 剔络化瘀方对BRVO大鼠血清ICAM-1的影响
3.4 剔络化瘀方对BRVO大鼠凝血功能影响
3.5 剔络化瘀方对BRVO大鼠血流变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前瞻性研究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受试者情况
3.2 治疗组与正常组OCTA比较
3.3 治疗组患眼与对侧眼血流密度比较
3.4 治疗后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动物实验图片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本文编号:3927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92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