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RPS15A通过AKT调控细胞周期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的体内和体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02:07

  本文关键词:RPS15A通过AKT调控细胞周期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的体内和体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RPS15A基因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成瘤有无相关性,以及与相关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一个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并为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集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肿瘤组织样本,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RPS15A在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RPS15A在肿瘤样本中的表达量;在体外实验中,我们选用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作为实验细胞,通过慢病毒感染U87细胞建立shRPS15A基因低表达细胞株,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实验证明慢病毒介导稳转细胞株的成功建立;采用MTT实验检测PLV-Ctr细胞和敲低RPS15A基因后U87细胞的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LV-Ctr细胞和敲低RPS15A基因后U87细胞的细胞周期,从而观察RPS15A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的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RPS15A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迁移情况的影响;通过Boyden小室实验检测PLV-Ctr细胞和敲低RPS15A基因后U87细胞中细胞运动情况从而明确RPS15A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迁移的影响;在体内试验中,通过建立裸鼠种植瘤模型,我们观测了RPS15A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裸鼠种植瘤成瘤时间和大小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RPS15A基因在裸鼠种植瘤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而从病理和组织学的角度考察RPS15A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的体内成瘤的作用;我们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PS15A基因对细胞周期蛋白P18INK4C和CDK4及磷酸化AKT的表达的影响以证实在RPS15A基因与AKT信号通路的关联,并通过AKT信号通路的的介导调控周期蛋白,明确RPS15A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靶点。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Q-rtPCR和V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样本中RPS15A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相比于正常脑组织,胶质母细胞瘤中RPS15A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同样的,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RPS15A基因在临床肿瘤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分别从年龄、性别、组织分型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分期评价RPS15A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当患者年龄大于50岁时,高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43例,占样本数的71.7%,低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17例,占样本数的28.3%;而患者年龄小于50岁时,高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47例,占样本数的74.6%,低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16例,占样本数的25.4%;在男性患者中,高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32例,占样本数的64%,低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18例,占样本数的36%;在女性患者中,高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58例,占样本数的79.5%,低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15例,占样本数的20.5%;在相关的组织学类型的调查中显示,在星形细胞胶质瘤中,高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9例,占样本数的64.3%,低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5例,占样本数的35.7%;在少突神经胶质瘤中,高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6例,占样本数的66.7%,低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3例,占样本数的33.3%;在间变星型细胞瘤中,高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47例,占样本数的78.3%,低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13例,占样本数的21.7%;在胶质母细胞瘤中,高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30例,占样本数的75%,低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10例,占样本数的25%;在WHO分期为Ⅰ和Ⅱ期的胶质细胞瘤中,高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8例,占样本数的34.8%,低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15例,占样本数的65.2%;在WHO分期为Ⅲ和Ⅳ期的胶质母细胞瘤中,高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84例,占样本数的84%,低表达RPS15A基因的例数为16例,占样本数的16%。综上所述,与正常脑组织对比,RPS15A基因的表达量在胶质母细胞瘤中明显增高,并且通过临床病例的统计发现,在WHO分期Ⅲ和Ⅳ期的胶质细胞瘤中,RPS15A基因的表达显著增高,说明在恶性胶质瘤的发展过程中,RPS15A基因可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发现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情况与RPS15A基因之间的可能存在相关性,高表达RPS15A基因的患者的预后相比于低表达RPS15A基因的患者的预后更差,这更加证明了RPS15A基因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之一。体外实验中,我们首先在U87细胞中建立了由慢病毒介导的sh-RPS15A基因敲低细胞模型,并通过实时定量PCR证明了sh-RPS15A基因敲低细胞模型建立成功;我们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与PLV-Ctr细胞相比,敲低RPS15A基因的U87细胞的存活率明显增高。我们通过细胞流式技术对细胞周期和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PLV-CTR组相比,敲低RPS15A基因的U87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G0/G1期阻滞;在细胞划痕实验中,我们发现与PLV-Ctr细胞相比,敲低RPS15A基因的U87细胞的迁移速度和数量明显下降;在Boyden小室实验中,我们同样发现与PLV-Ctr细胞相比,敲低RPS15A基因后U87细胞的迁移速度和数量明显下降;体内实验表明,与PLV-Ctr细胞相比,敲低RPS15A基因的U87细胞呈现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裸鼠荷瘤的体积显著减小,RPS15A基因表达降低可以显著减缓肿瘤的成瘤进程;在对机制的探讨方面,主要对细胞周期蛋白和AKT信号通路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与PLV-Ctr细胞相比,敲低RPS15A基因的U87细胞中P18INK4C表达增加,而CDK4的表达的明显减少;与PLV-Ctr细胞相比,敲低RPS15A基因的U87细胞中磷酸化AKT的表达减少,进而说明RPS15A通过对磷酸化AKT的调控影响U87细胞的体内及体外增殖。结论:RPS15A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样本中表达显著上调,RPS15A基因可能存在靶基因AKT,即AKT信号通路可能与RPS15A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癌基因作用相关,下调RPS15A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磷酸化AKT的活性,抑制U87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以及体内成瘤,AKT可能是RPS15A基因的作用靶点,我们的研究结果为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了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并为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RPS15A AK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9.4
【目录】: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前言14-17
  • 引言17-20
  • 材料与方法20-45
  • 1. 材料20-27
  • 1.1 药品与试剂20-21
  • 1.2 仪器21-23
  • 1.3 临床病例、动物和细胞23
  •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23-27
  • 2. 实验方法27-45
  • 2.1 细胞培养27-28
  • 2.2 病毒感染目的细胞28-34
  • 2.3 细胞增殖实验34
  • 2.4 细胞周期实验34-35
  • 2.5 细胞划痕实验35-36
  • 2.6 细胞迁移实验36
  • 2.7 裸鼠移植模型建立36-37
  • 2.8 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测37-38
  • 2.9 病理免疫组化38-39
  • 2.10 QRT-PCR实验39-42
  • 2.11 Western Blot实验42-45
  • 2.12 数据处理45
  • 结果45-56
  • 1. RPS15A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45-47
  • 2. 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与RPS15A基因表达密切相关47-50
  • 3. U87细胞Sh-RPS15A稳转细胞系验证50-51
  • 4. RPS15A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51
  • 5. RPS15A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迁移的影响51-53
  • 6. RPS15A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53
  • 7. RPS15A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53-54
  • 8. RPS15A基因对磷酸化AKT表达的影响54-55
  • 9. RPS15A基因对裸鼠种植瘤增殖的影响55-56
  • 讨论56-60
  • 结论60
  • 参考文献60-72
  • 综述72-90
  • 参考文献83-90
  • 致谢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X,徐庚;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年01期

2 张帆;;立体适形放疗在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3 刘向辉;张之营;李鸿源;申斌;;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断[J];山东医药;2008年36期

4 周及彤;王士杰;周建;;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0期

5 刘维生;肖新如;王硕;;胶质母细胞瘤中脑组织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1期

6 杨培业;胶质母细胞瘤的放射线治疗[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76年05期

7 吴超权;胶质母细胞瘤放射抵抗的可能解释[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4年03期

8 周东,马大程,郭京,黄辉;7例胶质母细胞瘤[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8年S1期

9 白茫茫,张剑宁,章翔;炎性肉芽肿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1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秦德兴,墨浩,欧广飞,宋永文,康恭礼,胡郁华,谷铣之;脑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丙仓;耿道颖;纪毅敏;李郁新;朱莉;尹波;鲍奕仿;;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的一个重要征象——“丝瓜瓤样坏死征”[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顾金海;李刚;苏雨行;申杰;李蓉晖;贺峭伟;邓林;;STAT3 Decoy ODN抑制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秦立森;梁径山;石琼;于如同;;胶质母细胞瘤中强化与坏死比例与信号传导相关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熊剑;章翔;程光;林洪;费舟;;Ardipusilloside Ⅰ诱导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成龙;李康印;郝晓东;陈虎义;高崎炜;强海霞;;儿童多发胶质母细胞瘤一例[A];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西部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6 颜伟;张伟;游赣;王永志;刘彦伟;杨沛;江涛;;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蛋白表达和促进甲基化在中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临床关系[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江涛;陈宝师;袁芳;李桂林;李少武;邱晓光;王忠诚;;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治疗经验[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郑秀珏;黄欣;李谷;曹飞;龚江标;;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同步放化疗的临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路翠平;;四十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护理体会[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贺虎;李明武;牛朝诗;;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匡远深;治疗首次术后脑胶质母细胞瘤 放化疗同步优于单纯放疗[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吴剑鹏;南方医院牵手多家医院联合开展胶质母细胞瘤研究[N];科技日报;2014年

3 炜闻;Avastin获准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谷文;FDA批准Avastin 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王小龙;一种化合物可引发癌细胞“自爆”[N];科技日报;2014年

6 孙行之邋(编译);抵御肿瘤,疫苗将成为利器[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Tracy Staton 编译 石军;罗氏公开数据证“有效”[N];医药经济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琪;调节性T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预后作用及分化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陈鑫;CKS2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吕磊;阿西替尼对胶质母细胞瘤及其肿瘤干细胞治疗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周济;NTS/NTR1信号对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红伟;KAP调节ROCK2和Cdk2在RNA激活的胶质母细胞瘤侵袭途径[D];郑州大学;2014年

6 纪祥军;Nrf2在人胶质母细胞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阮健;MicroRNA-181c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姚轶群;RPS15A通过AKT调控细胞周期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的体内和体外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熊剑;胶质母细胞瘤诱导凋亡治疗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10 杨晓亮;实验性分子靶向治疗胶质母细胞瘤[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婷婷;AQP4在胶质母细胞瘤发展中的作用[D];安徽大学;2016年

2 杜池刚;扩散因子受体对胶质母细胞瘤复发影响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马扬;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前预后评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许豪;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4年

5 郭欣茹;脑胶质母细胞瘤血浆差异蛋白质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6 王宗宝;秋水仙碱对小鼠胶质母细胞瘤化疗初步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7 师惠;人胶质母细胞瘤中白藜芦醇代谢产物及其代谢相关酶表达的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8 淦作松;三氧化二砷诱导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4年

9 赵朝辉;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NFKBIA多态性的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时光;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规范化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RPS15A通过AKT调控细胞周期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的体内和体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454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7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