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雄激素暴露对大鼠胰岛β细胞GSIS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期雄激素暴露对大鼠胰岛β细胞GSIS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一种病因复杂、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性改变为基本临床特征。尽管PCOS患者中高达70%存在胰岛素抵抗,然而仅有10%左右的患者最终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虽然其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但众多线索显示,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丧失与PCOS向着2型糖尿病的进展密切相关,且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减低与PCOS体内雄激素水平的异常增加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然而目前为止,对于胰岛β细胞在PCOS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的改变及其扮演的角色还知之甚少且存在争议。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组采用幼年期皮下包埋雄激素缓释管进行长期雄激素暴露的方法建立了卵巢多囊样病变及葡萄糖耐量受损显著的PCOS大鼠模型,基于此PCOS模型,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PCOS大鼠的胰岛β细胞其GSIS功能明显受损,主要表现为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一相分泌和二相分泌水平下降;线粒体功能显著受损,表现为高糖状态下耗氧量下降、ATP合成降低;线粒体生物合成障碍,表现为细胞内线粒体数量的减少、与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的下降。上述研究结果显示,PCOS发生过程中胰岛β细胞存在显著的功能损伤,且雄激素的长期暴露可能参与其中。高雄激素血症作为PCOS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常常与高胰岛素血症伴随出现,且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显示PCOS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发生与血中雄激素水平的异常升高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种种迹象提示,雌性个体中过量的雄激素暴露很可能直接参与了胰岛β细胞的功能损伤,然而目前为止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上述假设。本研究中,我们选择正常雌性大鼠的原代胰岛作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实验中进一步探讨了雄激素长期暴露于胰岛β细胞对其GSIS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大鼠的原代胰岛经雄激素(睾酮或双清睾酮)长期暴露后(72 h)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合成无明显改变;然而其GSIS功能则呈现剂量依赖性的降低,且主要表现为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水平的下降;通过RNA干扰技术或应用雄激素受体拮抗剂flutamide预处理将雄激素受体通路阻断后,雄激素造成的GSIS功能损伤则被显著逆转。不仅如此,我们的研究还发现雄激素能够受体依赖性的造成线粒体功能及其生物合成的损伤,具体表现为与PCOS大鼠胰岛类似的ATP合成降低、耗氧率下降、线粒体数量减低及参与线粒体合成的基因表达的下降。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从PCOS动物模型水平上证实了胰岛β细胞的GSIS功能障碍及线粒体功能损伤,并且发现长期的雄激素暴露可能是导致其GSIS功能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症 胰岛β细胞 线粒体 雄激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1.7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4
- 材料与方法14-37
- 1 实验材料14-16
- 1.1 仪器设备14-15
- 1.2 试剂来源15-16
- 1.3 其它16
- 2 研究方法16-37
- 2.1 PCOS大鼠模型构建16-17
- 2.2 阴道涂片检查17-18
- 2.3 组织HE染色18-20
- 2.4 空腹血糖水平检测20
- 2.5 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IPGTT)实验及胰岛素释放实验20-21
- 2.6 胰腺组织免疫荧光21-22
- 2.7 原代胰岛分离和培养22-24
- 2.8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实验和胰岛内胰岛素抽提24-25
- 2.9 胰岛灌注实验25-26
- 2.10 RNA提取和定量PCR实验26-28
- 2.11 蛋白提取和分析28-31
- 2.12 细胞耗氧检测31-32
- 2.13 细胞内ATP检测32-33
- 2.1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33-34
- 2.15 RNA干扰34-35
- 2.16 细胞内线粒体计数35
- 2.17 线粒体拷贝数检测35-36
- 2.18 统计学分析36-37
- 结果37-65
- 1 PCOS大鼠模型的成功构建37-45
- 1.1 PCOS造模组大鼠较正常组相比体重明显增加37-38
- 1.2 PCOS造模大鼠较对照组大鼠相比动情周期明显紊乱38-40
- 1.3 PCOS造模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相比卵巢组织病变明显40-43
- 1.4 PCOS造模鼠较对照鼠相比葡萄糖耐量明显受损43-45
- 2 PCOS模型鼠胰腺形态学分析45-47
- 3 PCOS模型鼠原代胰岛GSIS功能明显受损47-50
- 4 PCOS模型鼠原代胰岛线粒体功能明显受损50-56
- 5 雄激素可以受体依赖性的损伤胰岛 Β 细胞GSIS功能56-60
- 6 雄激素可以AR依赖性的损伤胰岛 Β 细胞的线粒体功能60-65
- 分析讨论65-71
- 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8
- 文献综述78-100
- 参考文献92-100
- 附录100-10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102-103
- 致谢10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俊玮;黄成虎;李雪锋;徐焱成;;高糖对HSkMCs细胞株AT1R、mfn2mRNA表达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9期
2 刘文之;任青玲;;多囊卵巢综合征基础治疗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3年11期
3 陈长春;曹丽;孙中武;;1个肯尼迪病家系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特征[J];安徽医药;2015年02期
4 战思恩;王娟;翟燕红;王文娟;谢鑫;于朝;赵娟;;硫酸脱氢表雄酮、总睾酮与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年08期
5 操思凡;吴敏敏;蒋立艳;;运动干预对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6 ;Vanadyl ions binding to GroEL (HSP60) and inducing its depolymerizati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年20期
7 雷万华;刘会雪;钟丽君;杨晓达;王夔;;氧钒离子结合于GroEL(HSP60)并促进GroEL的解聚[J];科学通报;2007年11期
8 夏晶;李元建;江俊麟;;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年06期
9 任涛;熊小英;蔡春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年04期
10 徐芳;马明;刘扬;郝松莉;孙淼;侯丽辉;;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组成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悠然;唐惠林;翟所迪;;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杰;围产期DEHP暴露对子代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涛;YAP1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徐燕颖;抗苗勒氏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杨帆;改良Roux-en-Y胃转流术对低BMI2型糖尿病疗效及机制研究:随访及PS法配对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王钊;LH及LH/FSH在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特点、影响因素及诊断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徐雅文;益气健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虚痰阻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李燕;化痰化瘀法调控多囊卵巢模型大鼠MMPs-TIMPs平衡表达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孔雯;成年期追赶生长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害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杜静;基于病例—对照和家系的INSR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张瑞娜;猪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Perilipins和PPARγ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瑶;吡格列酮对软脂酸诱导的HIT-T15细胞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改变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2 邱平;体外波动葡萄糖对HIT-T15细胞线粒体的氧化应激损伤机制的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杨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解偶联蛋白-2水平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刘兴艳;脂多糖对大鼠胰岛瘤细胞INS-1自噬和凋亡的影响[D];济南大学;2012年
5 李建会;有机磷农药氧乐果诱导机体糖尿病前效应的研究及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13年
6 裴友娟;PCOS及PCOS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宁冰雪;甲状腺自身抗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8 侯枫;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夏晶;DDAH2/ADMA通路在高糖诱导内皮祖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刘莎;胰岛素对拟胚体神经相关基因Sox2、Fgf5、Pax6、Arx时序性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9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54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