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基于量子点的Ki67,CK多光谱成像在乳腺癌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5:10

  本文关键词:基于量子点的Ki67,CK多光谱成像在乳腺癌中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乳腺癌 量子点 Ki67 CK Ki67/CK


【摘要】:[背景]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是当今世界上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在不同的患者同一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这已成为肿瘤界的共识。通过近年来长期对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基于不同肿瘤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向。个性化医疗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预后和预测参数,这仍然是目前乳腺癌治疗方面非常重要且热门的研究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医学的发展,科学家们探讨了众多乳腺癌相关分子的预后作用,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指标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和Ki67。其中,Ki67,一种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抗原,已被报道与乳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Ki67是一种核内抗原,最初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Gerdes等证实。Gerdes通过对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系核抗原进行免疫获得了小鼠Ki67的单克隆抗体。由于当时的实验地点是在德国Kiel大学,该克隆的获得位置是96孔板的第67位,因此命名为Ki67。Ki67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表达不尽相同。在细胞周期的G1,S,G2,和有丝分裂的M期均有Ki67的表达,其中在G1和S期表达水平较低,但在有丝分裂期表达水平达到峰值,随着有丝分裂进入后期(后期和末期),Ki67水平急剧下降,而在GO期无表达。Ki67作为使用最广泛的增殖标记物,近年来由于其在预后方面的预测作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许多研究表明,Ki67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呈负相关。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Ki67高表达指数的临界值定义不一致,而且检测技术也不尽相同,导致各研究结果的基线不完全一致,很难做出准确又客观的判断。界定的不同必将导致Ki67指数的不同,因此对预后的预测差异较大,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虽然近年来Ki67自动计数软件逐渐发展起来,为临床检测带来巨大方便,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它比人工计数更好,更准确。此外,最终通过传统的计算机软件获得的结果是Ki67表达的总数,而不是Ki67表达百分比(受肿瘤细胞总数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更为准确和客观评价乳腺癌中Ki67表达的方法。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是具有独特尺寸和表面效应的荧光纳米颗粒。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定位和检测。量子点的明显优势包括:荧光强度高,抗光漂白,化学降解强,尺寸可调的发射波长和在单光源激发光下同时发射多种荧光光谱。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建立一个基于量子点的Ki67、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本研究中一种用于标记肿瘤细胞的上皮特异性标记物)定量和原位多光谱成像,以便更好地评估其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客观地评价Ki67的表达,Ki67/CK值将被用来代替Ki67百分比。[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量子点多光谱成像技术开发基于荧光光谱的Ki67和细胞角蛋白的定量及原位、实时、同时成像,评估其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我们的肿瘤中心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乳腺癌数据库。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5年随访收集了240例乳腺癌样本(480个芯片,每个芯片直径1.5毫米).每位患者都建立了详尽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级,ER和HER2基因表达水平等。基于我们系统建立的数据库,ER和HER2水平的检测是由临床实验室的病理专家遵循最新的病理学指导完成的:通过免疫组化(IHC)检测ER水平,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HER2水平。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量子点的原位多光谱荧光成像方法,Ki67免疫染色使用Ki67单克隆兔抗,使用生物素化标记的抗兔IgG和链霉亲和素偶联的QDs-605可以使细胞核发出Ki67的红色荧光。用抗小鼠的CK单克隆抗体进行CK免疫组化染色,羊抗小鼠IgG与QDs-525用于在细胞质中发出CK的绿色荧光,每个芯片通过同时拍摄6张图像获取Ki67和CK量子点荧光信息。为了验证上述成像技术以及比较乳腺癌中不同成像方法的技术特点,我们对三种成像方法进行了直接比较,即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Ki67和CK分别免疫组化染色,基于量子点的CK和Ki67同时多光谱成像。采集图像后,Ki67和CK的分离和定量借助于CRi Nuance多光谱成像系统。我们获得了每一位患者的Ki67和CK值,以及Ki67/CK值。下一步X-tile软件将会发挥作用,主要通过结果来评估生物标记物并寻求最佳截点,自动判断Ki67总值和Ki67/CK值的截点,并将其分为两类,设定为Ⅰ级和Ⅱ级。我们使用SPSS 17.0软件对收集到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皮尔森卡方检定对类别变量进行相关性的检验。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五年无病生存期(five-year disease free survival,5-DFS)与各因素的关系。通过Cox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计算独立预后因子的预测值。[结果]我们首先比较了乳腺癌不同成像方法的技术特点。HE染色可以显示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细胞侵入基质形成癌巢,但图像难以区分肿瘤与基质,不能明确显示肿瘤巢的侵袭边缘。免疫组化染色只能标记清楚Ki67,但不能清楚显示癌巢,因此很难在技术上精确量化癌巢Ki67百分比。同样,对CK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标记清楚癌巢,但不能标记Ki67。相比之下,量子点对CK和Ki67的多分子成像可以同时标记Ki67和癌巢,可以根据CK和Ki67清晰区分癌巢及基质。基于量子点同时对核中的Ki67和细胞质中CK染色可形成鲜明的信号对比,便于信号的分离和定量。基于最佳P值原理的X-tile软件采用5-DFS进行预测,自动设定Ki67总值和Ki67/CK值的截点分别为3.58×107和0.186。基于以上截点,Ki67和Ki67/CK各分为两级。我们随后观察了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模式。Ki67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增殖无关,而Ki67阳性表达率与增殖活性呈正相关。Ki67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的细胞核,很少表达于基质,从不表达于血管。Ki67在浸润导管癌癌巢中表达水平较高而在原位癌的癌巢中表达相对较低。对于原位癌,Ki67显著表达于癌巢周围,癌巢中心相对较少。对于浸润性癌Ki67的表达较无序,我们在在杂乱无章的癌巢中可观察到Ki67的表达。Ki67在微创原位癌以及浸润性导管癌的癌巢侵袭边缘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当一个大的瘤巢产生较小的种植瘤巢,两癌巢间的连接处Ki67表达较高。Ki67的等级在总体患者以及淋巴结阳性患者中与5-DFS呈负相关,但在淋巴结阴性组与5-DFS无相关性。Ki67/CK等级在总体患者,淋巴结阴性组,淋巴结阳性组与5-DFS均呈负相关。然后将已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验证过的Ki67等级或Ki67/CK等级和传统的预后指标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Ki67/CK分级的危险比(HR)(HR 2.019,95% CI[1.254-3.251])高于N分期(HR 1.819,95% CI[1.501-2.204])和HER2基因(HR 1.748,95% CI [1.087-2.812]),但低于组织学分级(HR 3.370,95 CI为[1.125-5.364]).此外,Ki67/CK分级的重要性和风险比(HR)(P=0.004;HR 2.019,95% CI[1.254-3.251])高于Ki67分级(P=0.047;HR 1.773,95% CI[1.009-3.117]).此外,ROC分析Ki67/CK分级曲线下面积(AUC)(AUC:0.683,95% CI:0.613-0.752)高于Ki67分级(AUC:0.665,95% CI:0.596-0.734)和HER-2基因(AUC:0.586,95% CI:0.510-0.661),但低于N分期(AUC:0.760,95% CI:0.696-0.823)和组织学分级(AUC:0.756,95% CI:0.692-0.820).[结论]本研究基于量子点的多分子成像技术探讨了Ki67和C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证实了Ki67/CK分级是一个预测乳腺癌预后优于Ki67分级的预后因素。
【关键词】:乳腺癌 量子点 Ki67 CK Ki67/CK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7-11
  • Abstract11-16
  • 缩略词16-17
  • 前言17-20
  • 材料方法20-32
  • 结果32-48
  • 讨论48-51
  • 总结51-52
  • 创新点52-53
  • 参考文献53-63
  • 综述63-82
  • 参考文献73-82
  • 附录一 24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Ki67值、CK值、Ki67/CK值一览表82-97
  • 附录二 已发表科研论文97-99
  • 附录三 会议论文99-100
  • 附录四 科研奖励100
  • 附录五 专著100-101
  • 致谢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鹏;宋金春;;量子点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及前景[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23期

2 谭君;祝连彩;;量子点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08年06期

3 李鸿梅,房学迅,陈娟娟,李惟,王丽萍;量子点荧光标记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4年05期

4 徐萌,陈新明;量子点在肿瘤医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年09期

5 李琨;焦嫦亮;尹翔;王顺伟;王吉伟;张阳德;;量子点荧光标记及其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4期

6 杨玲玲;;量子点及其在生物光子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7年01期

7 张毅;;量子点在生物和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石油化工应用;2008年02期

8 郑少鸾;朱立新;许小亮;王本忠;;量子点的荧光特性在生物标记成像中的应用及展望[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06期

9 李丹;严拯宇;;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J];药物生物技术;2007年05期

10 崔庆新;赵学武;王磊;姜玮;;新型荧光探针量子点在生命科学和药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红;武红敏;梁建功;韩鹤友;;量子点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宋涛;逯超亮;宫晓群;杨秋花;李云红;常津;;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久敏;宫晓群;张琦;宋涛;刘铁根;李迎新;常津;;小波变换在量子点编码识别中的应用[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佳涵;葛玉舒;田方方;樊婷;袁莲;刘义;;微量热研究量子点对线粒体代谢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何治柯;;小粒经近红外低毒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贾金锋;;全同金属量子点的生长与研究[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张友林;曾庆辉;孔祥贵;;用于在体高灵敏检测的量子点发光光纤生物传感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王金嫒;王琛;付国;刘力;王桂英;;量子点的三维取向探测[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家雨;崔一平;王志兵;;胶体量子点的电致发光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原凤英;蒋最敏;陆f ;;锗硅双层量子点耦合效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卫东;美研究可高效阻断蛋白生成的量子点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常丽君;韩国造出全彩色量子点显示屏[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曲照贵;天大首创零污染量子点合成工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刘牧洋;我国量子点研究获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3年

5 王全楚;“量子点”荧光标记初露端倪[N];健康报;2005年

6 刘霞;科学实验发现:量子点不是点[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霞;量子点显示屏或将成主流[N];科技日报;2010年

8 刘霞;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创纪录[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于欢;纳米技术全面升级LED[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记者马艳红;中科院化学所成功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静萍;基于量子点的Ki67,CK多光谱成像在乳腺癌中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王立民;量子点分子及量子点团簇的电子结构[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石星波;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及其在超高分辨率定位上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4 王解兵;Ⅱ-Ⅵ族油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李钒;高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6 周宏明;核壳型量子点的能带结构及其光学非线性[D];武汉大学;2013年

7 黄碧海;基于量子点标记的生物探针构建[D];武汉大学;2012年

8 潘佳奇;半导体ZnSe量子点和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9 卞伟;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磷光探针研究及分析应用[D];山西大学;2015年

10 胡思怡;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功能型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芳蕊;纳米颗粒—量子点经嗅觉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008年

2 许智祥;荧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秀清;量子点的不同修饰方法对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华晓锋;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的偶联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玉丹;单电子隧穿耦合量子点的输运和光学性质[D];山西大学;2011年

6 何至青;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清爱;基于量子点的金属离子检测和碳点的制备及其发光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卢鹏;核分析技术在水溶性氧化锌量子点吸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2年

9 张翼飞;锗硅单量子点的耦合和瞬态电学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赵潇;一种纳米级碳量子点的合成、修饰、表征及生物学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2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992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