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转基因大豆的毒理学评价
本文选题:转基因 + 大豆 ; 参考:《延边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转基因大豆是世界上最早引入并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之一,已成为世界大豆生产的主流品种,而自转基因大豆问世以来,它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人们探讨的焦点,其焦点主要围绕着是否会危害人类健康及破坏生态环境,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开展关于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本文通过毒理学试验评价了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性。为确定四种转基因大豆对人体的潜在隐患,以灌胃的方式对雌雄小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以染色体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为遗传学终点的微核试验、反映潜在的致突变性和生殖毒性的精子畸形试验。比较了两种非转基因亲本大豆和四种转基因大豆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1)4种转基因大豆的急性毒性试验使用固定剂量法替代传统霍恩氏法进行研究,认为4种转基因大豆的LD505000mg/kg-BW,属实际无毒级别。各项指标也显示,转基因大豆组未对小鼠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体重、主要器官及生殖器官质量均未见变化,其中高油酸转基因大豆"EB8011”组的小鼠心脏/体重比与高抗疫霉根腐病转基因大豆"B3W1009"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判断结果是差异不具有生物学意义。(2)4种转基因大豆的精子畸形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受体亲本大豆组相比,转基因大豆组精子畸形率无显著性差异,即4种转基因大豆均未对雄鼠生殖细胞产生致突变作用。(3)4种转基因大豆的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受体亲本大豆组相比,转基因大豆组小鼠的骨髓细胞微核率无显著性差异,即4种转基因大豆均未对小鼠骨髓细胞产生致突变作用。
[Abstract]:Transgenic soybean is one of the earliest transgenic crops introduced and commercially planted in the world and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variety of soybean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Since the advent of transgenic soybean, it has brought enormous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o th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ts safety has also become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its focus is mainly on whether it will harm human health and destro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urgently requires us to speed up the research on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transgenic soybeans. The edible safety of transgenic soybean was evaluated by toxicological tes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danger to human body caused by four kinds of transgenic soybean, acute toxicit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male and female mice by gavage, and micronucleus test with chromosome integrity change and chromosome separation change as genetic endpoints was carried out. Sperm abnormality test reflecting potential mutagenicity and reproductive toxicit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hist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of two kinds of non-transgenic soybean and four kinds of transgenic soybean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ute toxicity test of four transgenic soybean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fixed dose method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Horne method. The LD505000mg / kg-BWs of the four transgenic soybeans were considered to belong to the actual non-toxic grade. The indexes also showed that the transgenic soybean group had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ice, and the body weight, the quality of main organs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did not change. The heart / body weight ratio of the transgenic soybean "EB8011" with high oleic aci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transgenic soybean "B3W1009"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but the result was that the difference had no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The results of the deformity test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perm deformity rate in transgenic soybean group 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recipient parent soybean group. The results of micronucleus test of bone marrow cells of four kinds of transgenic soybeans were as follows: 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recipient parent soybean group, four transgenic soybeans had no mutagenic effect on germ cells of male mic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icronucleus rate of bone marrow cells in transgenic soybean group, that is, none of the four transgenic soybeans had mutagenicity on bone marrow cells of mice.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雁鹏;赵宏伟;位昕禹;;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特性及安全性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1期
2 翟永冠;;转基因大豆掀波澜 公共决策不应让民意缺席[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19期
3 钱迎倩;许永松;;“转基因热”背后的冷思考[J];生命世界;2006年02期
4 ;欧洲专利局撤销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大豆专利[J];中国食品学报;2007年03期
5 王大元;;转基因大豆产业化15年看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性[J];生命世界;2011年07期
6 朱德斌;邢晓波;;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检测转基因大豆[J];激光生物学报;2012年03期
7 王枫;;转基因大豆食用油安不安全?[J];家庭医学.新健康;2006年12期
8 王轩;;小心你被“锁定”了[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7年06期
9 本刊综合;;获批的转基因大豆安全吗?[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19期
10 张秀春;林俊扬;彭明;郭丽琼;林俊芳;;表达γ-亚麻酸的无筛选标记转基因大豆的鉴定[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明;欧秀元;魏东盛;张代文;邢来君;李明春;;无选择标记转基因大豆表达载体的构建[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2 周霞;张文庆;;广东省转基因大豆和豆制品的监测[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霞;徐正浩;;中国转基因大豆大量涌入造成的危机与对策[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欧仕益;曹柏营;米培芝;黄才欢;汪勇;;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酚类物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奇;彭焕;彭可维;陈强强;彭于发;彭德良;;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豆田主要害虫发生动态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文坤;赵俊义;刘崇俊;彭德良;;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基因漂移评价[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毛德倩;杨晓光;牟维鹏;;利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中的GMO[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十一期):转基因食品及相关问题专题[C];2001年
8 周波;关荣霞;陶波;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基因逃逸检测及分子验证[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黄俊明;李文立;胡帅尔;杨杏芬;陈海珍;谭剑斌;;TaqMan探针检测转基因大豆含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晓军;叶春江;王超;吕慧颖;李葳;张利明;朱保葛;;GmHsfA1基因克隆及其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大豆的耐热性[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秀荣;欧盟批准一种转基因大豆进入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8年
2 钟实;答案出乎意料,转基因大豆并不增产[N];粮油市场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姜洪良;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展开新一轮博弈[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4 王妍;巴西本年度转基因大豆获准销售[N];国际商报;2003年
5 金民;转基因大豆进口要严检 [N];国际经贸消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石金功;转基因大豆知多少[N];粮油市场报;2003年
7 ;亡羊补牢还不晚,黑龙江严防转基因大豆混入粮库[N];粮油市场报;2008年
8 记者 胡军华;金龙鱼陷转基因风波 益海嘉里否认非法使用[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冯华 蒋建科 陈一鸣;转基因大豆安全吗?[N];人民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马爱平;转基因大豆油真的会致癌吗?[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芳;饲料及原料中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秀春;表达γ-亚麻酸的无标记转基因大豆的培育[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3 陈曦;转基因大豆专利的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4 刘营;OsDREB3转基因大豆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5 许小丹;利用寡核苷酸芯片对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检测及鉴定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红实;四种转基因大豆的毒理学评价[D];延边大学;2015年
2 郑祖亮;转基因大豆流式荧光杂交检测体系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叶增民;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研究分析[D];中北大学;2009年
4 赵光;转基因大豆对土壤氮转化及相关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5 袁铁琰;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蒋亦武;转基因大豆发酵制品在发酵过程中内、外源基因变化规律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沈会平;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杨文明;转基因大豆分子检测技术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9 刘敏;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杂交转育及栽培因子对品质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10 郭旺;转基因大豆玉米小麦信息平台建设及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9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81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