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生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年
生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张道勇
【摘要】:果园生草栽培是欧美等国家普遍采用的果园可持续发展的土壤管理模式,我国于1998年将果园生草栽培作为绿色果品生产主要技术措施在全国推广。有关果园生草栽培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生草微气候效应、以及生草对果树产量与果实品质影响等效益方面,基本上是针对果园生草现状及互作效果进行评价,而对产生互作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则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渭北苹果园生草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不同生草处理对渭北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等一系列表征土壤肥力特征指标的影响。探讨了微生物量碳、氮对生草栽培的响应及其反馈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果园生草复合系统组分间的互作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草明显改善了苹果园土壤结构,有效降低了0~40 cm土层的容重。生草提高了土壤表层养分的含量,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较清耕增幅为13.4%~68.6%。土壤全氮含量较清耕增幅为10.4%~43.4%。不同生长季节总体趋势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在垂直分布上,各处理间表现为表层(0~5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2、生草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及土壤纤维素酶的活性,以白三叶和百脉根处理效果最好,土壤酶活性随季节变化表现为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夏季达到最高,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规律。3、果园生草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碳熵及氮熵,提高微生物对有机碳和全氮的利用效率。各土层不同处理在各季节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不同土层分布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表层0~5cm,白三叶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其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75.2%,144.9%,175.4%。微生物碳熵分布在各土层变化各异,整体以白三叶、百脉根和鸡脚草提高效果最为明显。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0~20 cm土层的3个季节中均以白三叶处理最高,春、夏、秋三个季节平均较清耕分别提高62.4%,、65.3%和72.6%。微生物氮熵在各土层各季节分布规律不明显,主要以白三叶和百脉根最高。各季节生草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氮比尤以表层(0~5 cm)最大,0~40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氮比垂直变化规律总体也表现为随着土层加深呈现递减的趋势。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量氮极显著相关,且均与土壤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脲酶和纤维素酶极显著相关,与过氧化氢酶不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机碳、全氮和纤维素酶是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直接影响的重要因子,而全氮和脲酶是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直接影响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661.1;S15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延杰,翟明普,武觐文,贾黎明;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李会科;张广军;赵政阳;李凯荣;;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贮水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7年01期
3 刘玲;赵建宁;王生荣;杨殿林;李刚;娜布其;娜日苏;;转Bt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1年03期
4 刘长全,傅金辉,李发林,范光南;果园生草、套种绿肥对红壤幼龄果园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1998年S1期
5 李发林,傅金辉,刘长全,范光南;果园生草、套种绿肥对红壤幼龄果园土壤酶活性变化的研究[J];福建热作科技;1999年04期
6 赵更生,张自蓓,蒋承红;生草少耕对桔园生态及桔树生长的影响[J];中国柑桔;1991年03期
7 李国怀,章文才;柑桔园生草栽培高温干旱期的生态生理效应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1996年02期
8 李文武,孔庆雷,宋力维,杨华升;果园覆草综合效益研究[J];果树科学;1991年03期
9 陈恩海,郭维贤,黄毅斌;红壤山地生态果园的技术与应用效果[J];广西热带农业;2003年04期
10 焦蕊;赵同生;贺丽敏;许长新;郝宝峰;于丽辰;;自然生草和有机物覆盖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东;孙玉刚;闫桂红;秦志华;吕德国;;生草对果园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 邱登林;阴卫军;陈建爱;王未名;杜方岭;;黄绿木霉T1010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3 吴跃东;向钒;赵家厚;陈波;李玉明;马玲;吕易;;名茶太平猴魁形成的地质背景[J];安徽地质;2010年01期
4 关松;窦森;;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的驱动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5 王晔青;韩晓日;周崇俊;张靓;郭昆;;长期施肥棕壤微生物量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6 陈朝琼;严平;魏敏;李旭东;廖银章;;攀枝花矿渣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7 罗友进;王子芳;高明;;复合污染下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8 蔡荟梅;臧爱香;夏春;蔡敬民;;西洋参产量与土壤肥力·微生物和酶活性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9 李玲;张宏岐;贾国梅;;茶树生长过程中土壤磷变化动态[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10 孙传伯;李云;廖梓良;李永丽;刘士清;张无敌;夏朝凤;;现代设施农业中土壤活性物组成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敏;张玉星;;两种生草制度对春季梨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2 孙清芳;刘延坤;邵英男;刘玉龙;刘广菊;田松岩;;小兴安岭森林土壤环境差异性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3 盛宝龙;李晓刚;蔺经;颜志梅;常有宏;杨青松;;梨园生草对土壤物理性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燕飞;黄炎和;蔡志发;林永贤;李发林;林敬兰;;不同生草物料对土壤有机质质量的影响[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艳丽;王磊;张文佺;张士萍;王红丽;付小花;乐毅全;;崇明东滩两种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汇聚能力的差异性及其成因分析[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晓;宋世威;徐凤杰;王加强;陈日远;孙玉行;李康仁;;“美亚”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在叶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明;;竹林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与展望[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朱延林;贠超;;成熟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态环境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9 龙新宪;刘洪彦;王艳红;吴启堂;;不同Zn化合物对东南景天根圈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先丽;周广胜;周莉;吕国红;贾庆宇;谢艳兵;;辽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特征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齐;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俊忠;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欧阳资文;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杰;湘中南红壤地区土壤质量特征与退化红壤的肥力调控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郝文芳;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佘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灌木林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高茂盛;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杰;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坤;葡萄连作障碍机理及调控途径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磊;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莹莹;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郝艳;油茶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研究及高效解磷菌的筛选[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红娟;抗生素菌渣堆肥化处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文俊玲;氮、钾、有机肥配施对越冬茬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志强;红富士苹果花营养诊断及其硼含量监测模型的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棣棣;应用磷脂脂肪酸方法研究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规律[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陈开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矿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雪芹;毛竹林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微生物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蓝明菊;富营养化污水灌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韦士成;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实施果园生草制度[J];安徽农学通报;2003年04期
3 王淑媛;果园生草制的研究[J];北方果树;1991年03期
4 郑金城,王淑媛;果园生草技术概述[J];北方果树;1993年04期
5 耿玉清,孙向阳,亢新刚,谭笑,周运起,李东兰,陈宝升;长白山林区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6 许景伟,王卫东,李成;不同类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胡延杰,翟明普,武觐文,贾黎明;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8 张文,朱元娣,李光晨;实用高效的果园土壤管理方法——果园生草法[J];农业新技术;2003年04期
9 闫敏,张英俊,韩建国,耿文诚,杨士林;水分对白三叶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5年01期
10 樊军;邵明安;王全九;;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区苜蓿地土壤水分过耗与恢复[J];草地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春花;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万小羽;种植转Bt基因棉对土壤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娜;吴文良;王秀斌;王明新;毛文峰;;不同土壤类型和农业用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年03期
2 于树;汪景宽;高艳梅;;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吕丽平;刘国栋;王登峰;魏志远;漆智平;唐树梅;;不同温湿条件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3年10期
4 樊丽琴,南志标,沈禹颖,高崇岳;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5年04期
5 周卫军;曾希柏;张杨珠;周清;郭海彦;颜雄;陈建国;;施肥措施对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5期
6 刘玉杰;王世杰;刘秀明;刘方;;茂兰喀斯特植被演替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1年02期
7 王翠萍;;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矿化的关系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8 赵彤;闫浩;蒋跃利;黄懿梅;安韶山;;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9 石建光;;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测定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4期
10 张杰琼;方凤满;余健;江培龙;邓正伟;林跃胜;;淮南大通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艳梅;;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比较[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娄运生;程焕友;王恩眷;武君;;UV-B辐射增强下施氮对大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苗惠田;长期施肥下作物碳同化氮吸收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曹建华;岩溶土壤系统中生物作用及有机碳转移对于CaCO_3-CO_2-H_2O体系的调节与控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宇贺;不同施肥类型对延边稻田土壤有机氮矿化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文锋;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林尤伟;根处理对小兴安岭6种林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时空格局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张道勇;生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汪文霞;黄土区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樊丽琴;水土保持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7 陈丽霞;内蒙古大青山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8 王丰;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杨建琴;松嫩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模拟增温及氮沉降的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珊;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生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8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