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菱角萤叶甲雄性竞争策略及其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8 13:26

  本文选题:菱角萤叶甲 + 多次交配 ; 参考:《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雄性会适应性调整自身行为来回应潜在精子竞争。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交配前有竞争者出现,雄性会出现交配时长延长、精液量增加,从而产生更多后代等适应性反应。之前大多数相关研究以果蝇为模式物种,而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用菱角萤叶甲作为试验对象来探索雄性面对潜在精子竞争时的适应性反应。昆虫的多次交配行为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包含两种形式:一妻一夫制的多次交配和一妻多夫制的多次交配。一妻多夫制的传统进化学意义在于,雌性能够通过交配的资源和雄性的精子获得物质利益(直接利益)和基因利益(间接利益)。但是这个进化学上的意义却不能完整解释昆虫界的雌性一妻一夫制和一妻多夫制两种交配制度为何可以共存。除此之外,菱角萤叶甲精子偏向性模式至今还未被报道。1.本研究从交配前有竞争者和交配时有竞争者两个层面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种适应性的改变对雄性和雌性的适合度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交配前的暴露时长比暴露密度更能影响雄性交配时的适应性调整:交配前暴露时长越长,雌雄交配的反应时长和雌虫寿命越短,交配时长越长,而子代数量呈现先降低、直到暴露时长为24 h达到最低然后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推测雄性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生理上的准备,并且“24 h”为唤醒雄性面对潜在精子竞争时产生适应性反应的“时间窗口”。交配时竞争者的突然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有效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除此之外,研究发现当配偶和其他雌性同时出现时雄性会推迟他们的适应性反应。2.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比了菱角萤叶甲一夫一妻制多次交配(MM)和一妻多夫制多次交配(PM)的雌虫适合度。我们的数据表明一妻多夫制多次交配(MM)的雌虫与一妻一夫制多次交配(PM)的雌虫相比,前者寿命和产卵时长均显著缩短,有效产卵时长未发现显著差异;雌虫产卵量显著增多,孵化率显著降低导致有效产卵量显著减少。在雌性配偶检验试验中发现,当把已交配的雌虫同时与旧配偶和新配偶放入同一饲养皿中,雌虫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新配偶且更倾向于与旧配偶交配。除此之外在一妻多夫制多次交配中,与处虫进行二次交配的雌虫和与非处虫进行二次交配的雌虫相比,雌虫的寿命和繁殖力大大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在菱角萤叶甲中,一妻一夫制多次交配的雌虫比一妻多夫制多次交配的雌虫可以获得更多的直接利益,即寿命更长并且产出更多子代。3.本次试验运用微卫星父权鉴定技术,在对菱角萤叶甲多次交配后子代的P2值进行数据分析时,结果显示在菱角萤叶甲多次交配格局中,改变其交配频次和交配间隔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多来源精子的偏向性的变化。若多次交配期间交配间隔较短,最先交配的雄性后代占比逐渐降低,最后交配的雄性占比逐渐升高,精子偏向性呈现最后雄性优势;若交配间隔较长,由于先交配的雄性占据了授精优势,所以最先产出的后代大部分为先交配的雄性后代,但最后交配的雄性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占比在逐渐上升,所以呈现出最后雄性偏向性的优势会被推迟的现象。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发现菱角萤叶甲的雄性面对潜在的精子竞争会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在菱角萤叶甲一妻一夫多次交配和一妻多夫多次交配的比较中,前者比后者可以使雌虫获得更多的直接利益;通过微卫星父权鉴定技术,显示菱角萤叶甲精子偏向性模式呈现出最后雄性偏向性优势。
[Abstract]:In this study , there are two forms of adaptive response to male and female mating . In conclusion ,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male face of P . calabata leaf A has a series of adaptive responses to potential sperm competition . In comparison of multiple mating with monogamy and multiple mating of monogamy , the former has more direct benefit than the latter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璐瑶;范海江;李建洪;王永模;;菱角萤叶甲雄性竞争策略的可塑性反应[J];长江蔬菜;2015年22期

2 苗贵东;杜民;杨景峰;徐营;樊廷俊;陈松林;;大菱鲆亲子鉴定的微卫星多重PCR技术建立及应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Z1期

3 郑福山;杜予州;强承魁;任顺祥;;菱角萤叶甲取食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4 郑福山;杜予州;卢艳阳;强承魁;丁建清;;菱角萤叶甲种群空间格局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4期

5 吴艳,侯水生,肖红卫,刘小林;微卫星DNA在动物亲子鉴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辽宁畜牧兽医;2004年10期

6 朱道弘;小翅稻蝗的精子竞争及交配行为的适应意义[J];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7 张志和,沈富军,孙姗,Victor A.David,张安居,Stephen J.O'Brien;应用微卫星分型方法进行大熊猫父亲鉴定[J];遗传;2003年05期

8 罗文永,胡骏,李晓方;微卫星序列及其应用[J];遗传;2003年05期

9 万天丰,朱鸿;中国大陆及邻区中生代—新生代大地构造与环境变迁[J];现代地质;2002年02期

10 杨文成,杨红;菱角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祥锋;基于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基因序列的中国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会琴;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精子竞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7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107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f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