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多穗柯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1 08:35
【摘要】:本文针对多穗柯无性繁殖问题,研究了不同木质化程度穗条、不同扦插时期、不同轻基质配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施肥方式等因素对多穗柯扦插繁殖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多穗柯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为多穗柯扦插育苗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为实现多穗柯人工栽培打下坚实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半木质化多穗柯穗条扦插成活率最高。选用木质化、半木质化、嫩枝等3种不同木质化程度的多穗柯穗条进行扦插繁殖实验,结果表明:半木质化穗条扦插的生根率最高(85.67%),嫩枝扦插生根率次之(43.67%),木质化完全的老枝生根率最低(40.67%)。所以进行多穗柯扦插繁殖时,以选择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为宜。(2)多穗柯扦插繁殖以秋季为最佳。选用半木质化多穗柯穗条分别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进行扦插繁殖,结果表明:秋季扦插生根率为90%,春季扦插为86.33%,夏季扦插最低为80.67%;秋季扦插的生根数量平均为18条,春季、夏季、冬季扦插的生根数量分别为7条、8条和7条;夏季扦插的最长根为6.56cm,比春季、秋季和冬季分别高20.37%,27.63%,23.30%;萌芽率则以秋季最高(79.52%),高于春季(60.60%)、秋季(56.73%)和冬季(59.66%)。总之,除最长根之外,成活率、根数量、萌芽率皆以秋季最佳。(3)外源植物生长剂对多穗柯生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高了生根率、生根数量、最长根长、根鲜重及插条萌芽率。分别以IBA、ABT6和NAA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浓度分别为50mg/L、100mg/L、200mg/L、400mg/L和800 mg/L的溶液分别浸泡多穗柯穗条1 h后进行扦插,结果表明最先出现愈伤组织的是ABT6的200mg/L、400mg/L、800mg/浓度处理,时间为35d;其次IBA的200mg/L、400mg/L、800mg/L处理过的插条,时间为42d。扦插生根后60d后,ABT6各个浓度处理的插穗生根率均超过80%,NAA的200mg/L、400mg/L、800mg/L及IBA的200mg/L、800mg/L处理插条的生根率在70%左右。综合考虑试验效果和生产成本,研究认为ABT6的200 mg/L处理在各处理中最适合实际生产应用。(4)不同基质组合中,配方1(黄心土:泥炭土=4:1)的生根率最高,达到96.38%,此外,配方2(黄心土:珍珠岩=4:1)、配方3(黄心土:椰糠:泥炭土=3:1:1)、配方4(黄心土:椰糠:珍珠岩=3:1:1)、配方5(黄心土 100%)等平均生根率皆超过80%。效果最差的为100%河沙,生根率仅为48.67%。含有草灰土的基质配方生根情况明显优于其它不加入泥炭土的配方,可见添加泥炭土有利于提高多穗柯扦插生根率,而添加河沙或者100%河沙的配方不利于扦插生根的发生。配方6(泥炭土:河沙=1:4)的平均生根数量和最长根指标显著高于其他配方,数量达到7.05条,最长根达到6.81 cm,可见以河沙为主的基质配方有利于扦插生根后的根系生长。(5)以半个月分别施用1次清水、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每周喷一次叶面肥和优化施肥等6种方式对扦插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方式,即每周喷1次叶面肥,每半月轮换施1次尿素、过磷酸钙或复合肥的方法在促进扦插苗梢长、梢粗、叶片数增长方面皆明显地优于其它四种处理方式,其中抽梢长度达到25.96cm,抽梢粗度达到3.78mm,叶片数量达到16.26片。优化施肥处理后半年生扦插苗苗高、地径达到出圃要求,适宜在生产中推广。(6)分别选用黄心土、黄心土+泥炭、黄心土+珍珠岩三种组合为多穗柯扦插育苗实验基质,以0mg/L、50mg/L、100mg/L、200mg/L、400mg/L和800mg/L的ABT溶液分别浸泡多穗柯扦插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总体表现最好的为黄心土+泥炭,其次为黄心土,黄心土+珍珠岩最差,这与黄心土+泥炭基质孔隙度、排水能力和保水、保肥能力都较好有关。ABT浓度对扦插苗生长质量影响总体表现为低抑高促,最高值出现在黄心土+泥炭下100 mg/LABT处理,苗高达到11.50cm,新梢长达到3.30cm,为各处理中最高,是试验中表现较优的组合。多穗柯扦插育苗最佳方式是采用半木质化枝条,用100~200mg/L ABT6浸泡1h,在秋季时扦插在黄心土+泥炭土比例为4:1的基质中,生根及苗木生长效果最好。采用叶面肥喷施及淋施相结合的施肥方式对苗木生长最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92.99


本文编号:2451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451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