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稻瘟病菌去泛素化酶基因Moubp1的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18 01:43
【摘要】:泛素化调节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它存在一个对立的去泛素化机制,是在去泛素化酶的作用下将泛素标记从底物蛋白上移除的过程。去泛素化酶是超级大家族,对生物体代谢平衡有重要作用,参与调控肿瘤的形成和增长、细胞的分化、染色质的转录,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产生重要影响。酵母中去泛素化酶Ubp8具有参与调控细胞进程的重要功能,不仅能够通过SAGA复合物调控组蛋白的去泛素化来影响染色质结构,还可以去泛素化非组蛋白Snf1激酶。真菌中Snf1途径高度保守并与碳代谢阻遏相关,稻瘟病菌中Snf1参与调控致病性。为了研究稻瘟病菌中该基因的功能,我们在稻瘟病菌数据库中查找Ubp8的同源基因,得到MGG__03527,该基因编码蛋白含有保守的锌指结构和UCH结构域,故将其命名为Moubp1。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对Moubp1基因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发现,Moubp1突变体菌株的分生孢子梗数量显著减少、产孢量显著下降,并对分生孢子的形态建成和萌发产生影响。同时,该基因的缺失使得稻瘟病菌对水稻及大麦的致病性显著下降,对洋葱和大麦表皮的穿透和扩增能力也明显降低。荧光定量分析发现,突变体菌株的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降低。此外,基因的缺失对病菌细胞壁的敏感性和逆境胁迫产生一定的影响。荧光显微观察表明,基因Moubp1定位于细胞质中。另外,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体菌株在木糖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减缓,而对2-脱氧葡萄糖的敏感性下降。综上所述,基因Moubp1在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可能参与了碳代谢阻遏调控。
[Abstract]:Ubiquitin regulation is a reversible process, and it has an opposite delignification mechanism, which removes ubiquitin markers from substrate proteins under the action of deubiquitin enzyme. Ubiquitin enzyme is a super large famil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tabolic balance of organisms. It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tumor formation and growth, cell differentiation, chromatin transcription, and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Deubiquitin enzyme Ubp8 in yeast h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regulating cell process. It can not only regulate histone deubiquitin structure through SAGA complex to affect chromatin structure, but also deubiquitin non-histone Snf1 kinase. The Snf1 pathway in fungi is highly conserved and related to the suppression of carbon metabolism. Snf1 in Magnaporthe grisea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pathogenicity. In order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this gene in Magnaporthe grisea, we searched the homologous gene of Ubp8 in the database of Magnaporthe grisea, and obtained that MGG__03527, gene coding protein contains conserved zinc finger structure and UCH domain, so it is named Moubp1.. The function of Moubp1 gene was analyzed by gene knock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conidia pedicel and sporulation of Moubp1 mutant strai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had an effect on the morphogenesis and germination of conidia. At the same time, the deletion of this gen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athogenicity of Magnaporthe grisea to rice and barley, and the penetration and amplification ability to onion and barley epidermis.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melanin synthesis related genes in mutant strains decreased. In addition, gene deletion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sensitivity of cell wall and stress. Fluorescenc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gene Moubp1 was 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wild type strain, the colony growth of the mutant strain on xylose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slowed down, but the sensitivity to 2-deoxyglucose decreased. In conclusion, gene Moubp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pathogenicity of Magnaporthe grisea, and may also be involved in the sup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carbon metabolism.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5.11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桂芝;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配合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郑小波,张正光;稻瘟病菌无性重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董继新,董海涛,何祖华,李德葆;一个水稻与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互作相关新基因的克隆[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年01期

4 余艺涛;稻瘟病生理小种田间鉴测及防治策略[J];湖北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5 邱福林,王大为;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垦殖与稻作;2004年03期

6 高朝斌;稻瘟病高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福建农业;2005年06期

7 孟军,赵明富,何月秋;稻瘟病菌重组研究概要[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王伟新;福建省2004年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05年02期

9 张永庆;赵明富;何月秋;;稻瘟病菌诱导突变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朱水财;;稻瘟病的发病症状与防治[J];福建稻麦科技;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雯雯;张正光;王源超;郑小波;;稻瘟病菌SNARE蛋白Mgsec22功能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文平;王嘉琪;李彦利;王海;温嘉伟;任金平;王继春;;中国东北吉林省稻瘟病菌与水稻品种互作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继圣;郑士琴;郑武;周洁;鲁国东;王宗华;;全基因组预测稻瘟病菌的分泌蛋白[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世宏;靳春鹏;阳晓红;魏毅;刘金亮;潘洪玉;赵文生;彭友良;;东北极端低温对稻瘟病菌的致变效应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俊;刘杏忠;;稻瘟病菌一个新基因的分子功能研究[A];2010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博谊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徐鑫;龙子文;赵传纪;刘新琼;王春台;;武陵山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文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晓梅;郭晓莉;姜兆远;李莉;孙辉;任金平;;2008年吉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致病性分析[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8 林成增;周洁;郑祥梓;王琴秋;何守贵;王宗华;鲁国东;;稻瘟病菌几丁质酶家族基因功能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朱晓寒;周腾胜;陈继圣;王宗华;;稻瘟病菌中一个假定的ADP核糖基化因子ARF6的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甘代耀;翁启勇;王乌齐;江文清;;稻瘟病菌致病性及抗病育种[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海峰邋方又平;江西 严把种子关控制稻瘟病[N];农民日报;2008年

2 农业植保专家 任金平;用水稻品种混栽技术控制稻瘟病[N];吉林农村报;2014年

3 植保专家 任金平;稻瘟病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N];吉林农村报;2014年

4 屈明光 曾德禄;生物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获重大突破[N];农民日报;2000年

5 田伯光;日本发现抗击稻瘟病基因[N];农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汪波;攻克稻瘟病[N];人民日报;2001年

7 曾德禄 王立新;我省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获重大突破[N];云南科技报;2000年

8 冯国明;近年稻瘟病为何高发[N];湖南科技报;2007年

9 ;保护性稻瘟病防治剂——三环唑[N];四川科技报;2001年

10 涂飞;水稻病害防治[N];四川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稻瘟病菌精氨酸合成途径基因的功能分析及稻瘟病菌代谢组学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环晶;粳稻地方品种薄稻苗期抗稻瘟病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王妍;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等位基因鉴定及抗瘟新基因的定位和克隆[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4 齐尧尧;稻瘟病菌Rab蛋白的定位与生化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田红刚;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致病性和品种抗性改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张震;稻瘟病菌MoSFA1和MoHB1基因鉴定与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7 汤蔚;非折叠蛋白反应相关基因MoHAC1和MoIRE1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8 杨娇艳;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14α-去甲基化酶与抑制剂的结合特性与新型杀真菌剂筛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江鸿;我国稻瘟病菌新鉴别体系的构建及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10 王立安;钙信号传导途径参与稻瘟病菌生长及致病性的调控[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家顺;苯甲酸对稻瘟病菌作用机制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2 许鸣一;稻瘟病菌四种生理小种的形态和生长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夏令治;超级早稻中早39的抗稻瘟病遗传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陈杰;西南地区稻瘟病菌对稻瘟灵和吡唑醚菌酯的抗性监测及抗性机理[D];西南大学;2015年

5 童源;稻瘟病孢子图像识别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黄鹏云;组蛋白H3甲基化模式在稻瘟病菌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7 易军;稻瘟病菌对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谢倩凤;稻种资源的抗瘟性评价及分子标记鉴定[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9 李莹;抗稻瘟病早粳稻空育131(Pid2/Pid3)的培育[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唐郑华;稻瘟病菌Rho3互作蛋白的筛选和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79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479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6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