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桃小食心虫产卵行为观察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0 15:46
【摘要】: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别名桃蛀果蛾,属鳞翅目蛀果蛾科。该虫分布于我国多个省份,是我国北方果树食心虫类害虫中危害最大、发生面积最广的害虫。部分苹果园蛀果率达50%上;有些地区防治桃小食心虫所用药剂成本占当年全部药剂成本的20%~25%。桃小食心虫是限制果树产量和品质、影响果实商品价值与出口创汇的主要因素。随着套袋技术的应用,使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但是有些树种难以应用套袋技术。套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植物生长规律,影响果实品质,同时提高了经济成本,目前果实"无袋化"在发达国家应用广泛。桃小食心虫成虫产卵于果实萼洼处,以幼虫危害果实,成虫产卵期是防治的关键期.全面掌握桃小食心虫产卵行为与产卵规律,分析其产卵机制,可以为制定全面高效的桃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方案奠定了基础。本文试验结果如下:1.利用红外夜视技术,建立了一种简易的室内观测装置,观察桃小食心虫夜间产卵活动,拍摄其完整产卵过程,总结其产卵行为规律。试验结果显示:(1)其产卵行为流程归纳为:搜寻,探测,产卵,整理四个步骤。(2)桃小食心虫会根据实时光照做出产卵判断而不仅仅根据内生节律。(3)产卵频次与昼夜时间分配率呈正相关。试验证明,基于红外夜视技术建立的观测装置使观察可昼夜进行,突破肉眼能力限制,影像资料可保存调取,节约人力成本,观察结果更客观真实。红外夜视技术有望在其他夜行性害虫交配及产卵等活动规律和行为习性观察中得到更大的应用。2.在桃小食心虫的复眼和其他夜行昆虫一样具有完善的视觉结构的基础上,基于相关室内外研究得到桃小食心虫有趋光可能性的结果,设置不同波长的LED'光源和不同颜色产卵基质表面条件下,研究桃小食心虫产卵量、产卵初始日期与终止日期,以及日均产卵量变化趋势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桃小食心虫在相同颜色产卵基质表面,不同波长LED光源条件下,产卵量差异不显著(P0.05),初始产卵日期与终止产卵日期也差异不显著(P0.05),各光源下日均产卵量趋势近似。桃小食心虫在相同波长LED光源,不同颜色产卵基质表面条件下,产卵量差异不显著(P0.05),初始产卵日期与终止产卵日期差异不显著(P0.05),各颜色基质表面日均产卵量趋同。试验证明:光源波长和产卵基质颜色不是决定桃小食心虫产卵选择的关键因素。3.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观察桃小食心虫雌成虫伪产卵感器形态、类型和分布。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桃小食心虫伪产卵器上具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乳状感器、Bohm氏鬃毛等多种类型感器,这些感器在桃小食心虫产卵过程中发挥多种功能。桃小食心虫腹部末端具有较多数量的毛形、刺形感器,在与产卵表面的探测接触过程中,以毛形、刺形和Bohm氏鬃毛为代表的机械感器起到关键作用。化学分析过程最初由触角等部位参与正确产卵基质方向的引导,但最终由产卵器上毛形、锥形、乳状突等感器进行判断。桃小食心虫喜中温高湿的产卵环境,这与其产卵器上的锥形感器和乳状感器等温湿度类感器的作用密切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凡;胡基华;王广利;彭璐;;东北大黑鳃金龟嗅感器超微结构[J];昆虫学报;2007年07期

2 黄蓬英;徐梅;林玲玲;廖富荣;吴媛;;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感器超微结构[J];昆虫知识;2010年04期

3 王颖娟;李子忠;;锈翅蚁蛉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应用昆虫学报;2012年06期

4 路常宽;王晓勤;;苹毛丽金龟触角嗅感器超微结构[J];昆虫学报;2009年01期

5 诸葛飘飘;葛红梅;王满V,

本文编号:2496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496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