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落叶松林冠下的光环境与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30 21:38
【摘要】:在带状皆伐地及不同择伐密度的落叶松人工林冠下设置了50余个样方,对每个样方用冠层分析仪测得其上方光环境指标,然后调查了样方内草本植物的高度、种类、生物量等数据。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落叶松人工林冠下林隙分数、冠层覆盖度、综合光照指数等不同光环境指标对林下草本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林下光环境指标与草本多样性的6个指标分别分析相关性。就草本多样性而言,林隙分数和散射光指数对草本的多样性影响显著,相关系数大小为林隙分数散射光指数,而直射光指数、冠层下的总辐射、综合光指数对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就草本均匀度而言,散射光指数、冠层覆盖度、林隙分数、冠层下的总辐射、综合光指数对草本的均匀性影响显著,相关系数大小为散射光指数冠层覆盖度林隙分数冠层下的总辐射=综合光指数,而直射光指数对草本均匀性影响不显著;就草本丰富度而言,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指数与不同光照指标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相关关系。林冠下草本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随着光环境指标(除冠层覆盖度外)的增加呈明显减小的趋势,说明较强的光照不会增加林下草本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但是会增加其生物量。所以适当增大冠层覆盖度和减小冠下光辐射有利于增加林下草本的多样性和均匀度。(2)林下草本植物的种类、高度、多样性均呈现30米皆伐20米皆伐择伐,说明皆伐带越宽,林下草本的种类越多,平均高度越高,林下草本的种类越丰富。林下光照强度增加有利于择伐林下草本的生长,但是,会对造林幼树的生长产生影响。(3)随冠层下总辐TotBe、直射光指数DSF、综合光照指数GSF的增加、冠层覆盖度GndCover的减少,实验样地的生物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冠层下总辐射TotBe达到3000~3500,综合光照指数GSF达到0.4~0.5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而散射光指数ISF、林隙分数VisSky与生物量的关系呈现山状曲线形态,地上生物量最大值时的ISF为0.35左右,相应的VisSky的最高点略低一些,为0.25~0.3区间,之后随着ISF和VisSky的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反而呈下降的趋势。这一结论对实验地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和地下部分生物基本一致。(4)林下草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生物量总量均是30m皆伐带中间20m皆伐带中间择伐林带内,说明皆伐带越宽,林下草本生物量越大,生长越旺盛;皆伐带中间的草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生物量总量均大于两侧的,并且西侧显著大于东侧,且差异显著。因为皆伐带中间的直射光照时间较长,可能会更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在皆伐带的西侧上午会获得直射光照射,其生物量显著高于皆伐带东侧,说明上午的直射光照比下午更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
【学位授予单位】: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自勉;孙俊宝;张文和;阎和建;;叶幕微区光环境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2期

2 李加利;刘继展;李萍萍;;温室光环境及其在立柱栽培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3 袁中海;光环境:绿地景观的二次创作[J];湖南林业;2004年09期

4 于海业;张蕾;;人参生长光环境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6年05期

5 陈圣宾,宋爱琴,李振基;森林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的响应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2期

6 程海涛;许永华;郭爽;宋晶;李海涛;张连学;;人参光环境研究进展[J];人参研究;2010年03期

7 陈菲;李胜利;孙志强;;不同类型大棚光环境特征比较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泮进明;王小双;蒋劲松;俞永华;陈贤惠;;家禽规模养殖LED光环境调控技术进展与趋势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9期

9 管铭;金则新;王强;李月灵;左威;;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植物光合特性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6期

10 王众献,顾苏林;水文化与环境照明[J];林业科技情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平;王书晓;;办公室光环境评价体系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四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7年

2 郝洛西;林怡;;建筑与城市光环境教学的发展与创新思路[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夏如;杨世光;;核电站光环境优化[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叶炜;许煜;王智;;建筑光环境的无线监测网络[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赵蓓;余庄;;建筑光环境的计算机模拟设计——阅览室光环境的计算机模拟与实测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杨春宇;张青文;陈仲林;;城市夜间光环境规划的定量内容研究[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7 梁连喜;杨世光;;现代电厂控制室光环境优化[A];上海市照明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上海市照明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彭军;邬旭;;浅析现代商场光环境的塑造——对天津韩国乐天百货商厦照明设计的分析[A];理性照明 让生活更美好——2011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天津)论文集[C];2011年

9 张周;王江萍;;基于老年人的居住光环境设计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蓓;邵力刚;;创造舒适宜人的晚间住区室外光环境[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文;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刍议[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艺术设计系 郭清颖;户型设计的光塑造[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3 小草;营造“绿色光环境”[N];吉林日报;2005年

4 廖博;“极成”LED营造舒适光环境[N];中国服饰报;2013年

5 佟凤;天楹光环境设计扮靓商业空间[N];中华建筑报;2013年

6 长治市新厦工程设计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李志中;浅谈建筑设计中的光环境设计[N];山西科技报;2003年

7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记者 高振华;首家省级LED光环境检测中心落户太仓[N];苏州日报;2012年

8 谢克伟;采光不科学埋下学生近视祸根 教室光环境要采取干预措施[N];消费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任欢欢;汇聚照明新科技 共享美好光环境[N];中国建设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涛;办公建筑照明能耗模拟方法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李征明;番茄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检测及LED光环境调控系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胡瑾;基于作物光合需求的设施光环境调控方法与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滨;北京地区城市住宅天然光环境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滢;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体育馆天然光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邹源;光环境测试系统精确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刘炜;住宅人工照明光环境智能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殷利华;基于光环境的城市高架桥下桥阴绿地景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党睿;基于遥控车载平台的城市居住区照明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刘煦;林下参种植光环境的动态预测与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书晓;办公室光环境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胡熠;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建筑光环境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3 袁世君;四合院的绿色光环境设计[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4 皇甫卓敏;低碳目标下优化教室光环境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刘翔;基于光温耦合的设施光环境检测与智能调控系统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和瑞;建筑光环境的智能照明控制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曹庆艳;南京市中小学教室光环境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姜佳丽;基于中日韩联合调查的住宅光环境品质评价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9 穆艳娟;基于光舒适的办公建筑光环境优化节能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周逸坤;博物馆建筑光环境设计初探[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1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521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d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