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的替代寄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7 23:20
【摘要】: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属鞘翅目(Coleoptera)寄甲科(Bothrideridae),是防治多种林木蛀干害虫的有效天敌。本研究利用三种替代寄主—黄粉虫(蛹)、大麦虫(蛹)、褐梗天牛(幼虫、蛹)进行花绒寄甲的室内扩繁,对三种替代寄主的最大接虫量,不同接种比例下繁育的花绒寄甲的结茧率、羽化率、成虫雌雄比、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最佳接虫比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单头大麦虫蛹最多可繁育23头花绒寄甲成虫,作为替代寄主繁育花绒寄甲的潜力最大;单头黄粉虫蛹最多可繁育5头花绒寄甲成虫,单头褐梗天牛幼虫最多可繁育5头花绒寄甲成虫,单头褐梗天牛蛹最多可繁育9头花绒寄甲成虫。2、大麦虫蛹与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比例为1:5时,结茧率与羽化率最高,分别为72.22%和69.11%。黄粉虫蛹与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比例为1:2时,羽化率最高为35%;接种比例为1:5时,结茧率最高,为39.33%,羽化率为21.56%;接种比例以1:2最佳。褐梗天牛蛹与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比例为1:4时羽化率最高,为74.44%;随着接种数目的增加,结茧率不断升高,最高可达到79.44。褐梗天牛幼虫龄期为9龄时、接种比例为1:4时,褐梗天牛幼虫繁育的花绒寄甲结茧率与羽化率最高,分别为69.72%和61.11%。3、三种替代寄主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平均体重随着羽化数目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三种替代寄主繁育的花绒寄甲的产卵前期时长差异不显著,均在40d左右;花绒寄甲的雌雄比差异性不显著,均接近1:1。5、利用三种人工饲料SL1、SL2、SL3饲喂不同类型花绒寄甲成虫,在9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内死亡率差异性不显著;饲喂不同人工饲料的花绒寄甲的月均单雌产卵量差异性不显著;三种人工饲料均可用于花绒寄甲成虫的饲喂。6、利用相同人工饲料SL3饲喂不同种类的花绒寄甲成虫,在9月至次年3月为期7个月的时间内,在9月达到产卵高峰期,最产卵数均达400头以上;11月至12月产卵量最低,部分花绒寄甲雌虫出现不产卵的现象,1月份后产卵量逐渐回升。7、接种比例相同时,随着寄主化蛹后时长的增加,接种的花绒寄甲羽化率逐渐降低;黄粉虫蛹表皮硬化速度最快;三种替代寄主蛹的最佳接种时间为化蛹后的24h。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63.306.4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63.30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学武;嵇保中;周刚;;一种花绒寄甲幼虫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2 王亚红;来燕学;岑定浩;汪梅蓉;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用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产出成虫的数量和质量[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年02期
3 杨忠岐;李孟楼;雷琼;王小艺;;温度对花绒寄甲发育和生殖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年01期
4 魏建荣;牛艳玲;;西安城区环境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对光肩星天牛的生物防治效果评价[J];昆虫学报;2011年12期
5 王亚红;来燕学;岑定浩;王菊英;杨忠岐;;花绒寄甲产卵行为和产卵量及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J];环境昆虫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忠岐;李建庆;梅增霞;王小艺;景志高;孟向东;;释放花绒寄甲防治危害白蜡的云斑天牛[J];林业科学;2011年12期
7 李晓娟;董广平;张彦龙;杨李;郭婉琳;;不同采集时间及温度处理对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J];安徽林业科技;2011年06期
8 卢希平;杨忠岐;孙绪艮;乔鲁芹;王晓红;魏建荣;;利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J];林业科学;2011年10期
9 姜Z,
本文编号:2537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53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