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抑制对几种外来入侵植物生长及其对本地群落入侵力的影响
【图文】:
图 1 实验设计。实验包括竞争的 2 水平(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和有无天敌抑制的2 水平(有和无)。Figure 1 Experiment design. The experiment had two levels of competition (intra- orinter-specific)) and two levels of enemy suppression (with vs. without).表 1 10 种外来种和本地种配对种植Invasive plants入侵Family科Genus属Native plants本地Family科Genus属南美蟛蜞菊 菊科 蟛蜞菊属 蟛蜞菊 菊科 蟛蜞菊属喜旱莲子草 苋科 莲子草属 马蹄金 旋花科 马蹄金属南美天胡荽 伞形科 天胡荽属 天胡荽 伞形科 天胡荽属毛花雀稗 禾本科 雀稗属 双穗雀稗 禾本科 雀稗属毒麦 禾本科 黑麦草属 狗牙根 禾本科 狗牙根属
图 2 实验设计。实验包括养分处理的 2 水平(不施养和不均匀多峰施养)和有无天敌抑制的 2 水平(有和无)。目标植物(分别是 9 个不同的外来种)栽种在中间,,6个本地种栽种在其周围。Figure 2 Experiment design. The experiment had two levels of nutrient variability(without vs. multiple pulses nutrient) and two levels of enemy suppression (with vswithout). The focal species (nine different invasive species respectively) are planted in thecentre, surrounded by six native species.剂分别为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隔周交替喷洒两种杀虫剂一次。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配置的浓度的设置:10ml 杀虫剂+30L 水/亩;每盆土上表面积为0.24cm×0.24cm,则每盆需喷稀释后的杀虫剂为:每盆约 3ml,需喷 144 盆,按 150盆计算,每次需配 0.15ml 杀虫剂+450ml 水。考虑到每次配的 0.15ml 的量太少容易出现大的误差,配置 5ml 杀虫剂+15L 水,只需 450ml 配好的杀虫剂即可,每盆喷3ml。实验中喷杀虫剂的喷壶调节好规格,喷一次 1ml,每盆均匀喷 3 次。另外我们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5;S4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结根;外来入侵植物的控制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5年10期
2 唐赛春;吕仕洪;何成新;李先琨;潘玉梅;蒲高忠;;广西的外来入侵植物[J];广西植物;2008年06期
3 玄祖迎;陈雪梅;李镇魁;薛克娜;;佛山市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及其防治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8年03期
4 韩建华;王一帆;王孟文;周春敏;王景震;;天津市主要危险外来入侵植物识别与防治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8年03期
5 孔德楷;王玲玲;谢荣秀;;淮安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J];科技风;2018年24期
6 吴晓菊;马继英;;外来入侵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7年06期
7 杜云安;步洪凤;李海飞;彭友林;;沅水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07期
8 谷月;;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年03期
9 张佳期;周守标;高香琴;王智;李中林;符龙飞;常锦利;;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的分析[J];杂草学报;2017年01期
10 何伟平;宋盛;张瑜飞;王剑武;邬枭楠;;浙江海岛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分析——以嵊泗县花鸟岛为例[J];华东森林经理;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冼晓青;万方浩;谢明;;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四川省国民经济影响的评估[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彭华;周红霞;段惠;;滇西北老君山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付岚;刘全儒;;东江流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初报[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4 张桂花;李勤奋;李光义;;外来入侵植物地下生态学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谢国文;郑毅胜;李福芳;刘萍萍;黄爱平;陈雅丽;;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生态风险评估现状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玺;胡荣旭;;临江市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分析与管理措施[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朱明星;曲波;祝明炜;张微;;外来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A];中国第四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寿海洋;闫小玲;马金双;;江苏省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分析[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9 闫小玲;寿海洋;马金双;;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研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10 马金双;闫小玲;寿海洋;;《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介绍[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分会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骆会欣 通讯员 钱冽;全球生态安全新格局如何构建[N];中国花卉报;2017年
2 记者 张建松;我国各省份几乎都被外来入侵植物“攻陷”[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马广岳 译;外来入侵植物加剧洪水泛滥[N];黄河报;2013年
4 实习记者 宋红霞 本报记者 梁苹;我们能否与外来入侵植物和谐共处?[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记者 路平;我省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全国最多[N];广东科技报;2010年
6 记者 韩克铭;7月 向外来入侵植物“宣战”[N];辽宁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孙伟;春城阻击外来入侵植物[N];云南日报;2006年
8 通讯员 韩志军 唐志强;大通湖区“围剿”外来入侵植物[N];益阳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盛利;外来入侵植物在这里变成宝贝[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秦婷;外来入侵植物对环境破坏有多大?[N];江苏科技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易小燕;外来入侵植物的扩散路径与入侵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王瑞;我国严重威胁性外来入侵植物入侵与扩散历史过程重建及其潜在分布区的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3 ABID ALI;华北小麦和棉花生态系统蚜虫与天敌的互作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谢倩倩;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中活性成分的分离分析、结构鉴定及活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刘冰;不同景观结构下华北农田主要天敌的种群数量以及控害功能[D];扬州大学;2016年
6 潘鹏亮;增加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和天敌发生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7 刘义;北京植物多样性分布影响因素及其保护管理对策[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周玉锋;苇状羊茅人工草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9 李慧;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耐低温种群生理分化的分子生态适应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列;天敌抑制对几种外来入侵植物生长及其对本地群落入侵力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韦潇林;外来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化学成分的纯化和结构鉴定[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3 王苏铭;北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蒋华伟;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生态适应特点及其控制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浩;秦皇岛市外来入侵植物调查[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年
6 周雨露;外来入侵植物对本地物种生长及氮素获取策略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周丽;外来入侵植物与本地近缘植物对土壤水分可塑性响应的差异[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8 岳强;新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种群发生动态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江俊起;不同类型和防治措施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结构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4年
10 吴麦芳;基于领域本体的蚜虫天敌知识体系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4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56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