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由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鲑鳟鱼苗的高致死性疾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至今仍没有有效的防控药物,而由于毒株存在变异及安全因素,国外商品化疫苗无法直接引进及应用。本课题组于2013年IPN暴发期间在中国云南省某虹鳟养殖场分离到一株IPNV强毒(命名为ChRtm213)。本文对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了重组IPNV病毒(rChRtm213)。本研究对全面了解IPNV的结构与功能、揭示IPNV致病与免疫的分子机制等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从IPNV-ChRtm213细胞培养物的总RNA中获得了ChRtm213基因组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IPNV序列进行了比对,并运用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hRtm213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包含一个A链(3099 bp)编码多聚蛋白VP2-VP4-VP3,和一个B链(2789 bp)编码一个RNA依赖的RNA聚合酶VP1蛋白。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hRtm213属于基因1型,血清型为A9(Jasper),和日本IPNV毒株AM98具有最高的同源性,其中A链与B链相似性分别为96.3%和97.3%。本研究通过In-Fusion无缝连接的方法成功构建了以T7 RNA聚合酶介导的IPNV高效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分别在ChRtm213株A、B链上引入分子沉默性标签并将其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NDV vector)的T7启动子下游,构建了ChRtm213-NDV-A和ChRtm213-NDV-B重组质粒,然后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Invitrogen)介导,与表达T7RNA聚合酶的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CHSE-214细胞,转染后96 h利用新的单层CHSE-214继续扩增。通过噬斑纯化鉴定、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酶切分子标签检测证明了重组IPNV的存在。本研究成功构建了IPNV高效反向遗传操作系统。该系统具有稳定、简便等特点,能在CHSE-214上高效获得重组病毒。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淼;徐黎明;赵景壮;曹永生;刘红柏;尹家胜;卢彤岩;;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聚类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2 张琳琳;连科迅;张英;蒋烨;姜艳萍;崔文;乔薪瑗;唐丽杰;李一经;刘敏;;传染性胰坏死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淡水渔业;2014年04期
3 胡晓利;李伟;肇慧君;吴斌;;虹鳟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动物检疫;2012年03期
4 徐晔;段宏安;周毅;刘亭歧;姚燕林;;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鱼类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方法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5 王旭;颜其贵;雷燕;;鱼类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病毒学特征、诊断及防治研究[J];水产科学;2010年09期
6 刘敏;赵丽丽;葛俊伟;欧笛;王相清;刘弈;张伟;李一经;;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VP3蛋白的干酪乳杆菌表达系统构建[J];淡水渔业;2008年05期
7 刘玉良,刘秀梵;RNA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04年01期
8 范宝昌,杨佩英;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操作[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1年03期
9 刘兴发,李红卫,钟志宏,侯顺利,臧荣鑫,赵卫平;虹鳟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技;1997年11期
10 江育林;于平;李正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检测虹鳟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J];水生生物学报;199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祁小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基因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
本文编号:
2564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56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