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火龙果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0-07-09 12:17
【摘要】:本实验以火龙果(Hylocereusndatus)为材料,研究了火龙果的胚培养、茎段培养的影响因素。通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配比筛选出适宜火龙果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及生根成苗的培养基,以建立稳定、快速、高效的火龙果再生体系。结果如下:1、茎段愈伤组织及其丛生芽诱导火龙果茎段表面灭菌最佳方式:75%酒精浸泡30s,再用0.1%升汞(0.1%HgCl2)低浓度溶液消毒8 min。外植体最佳接种方式为:切取2cm左右茎段纵接于培养基中。火龙果茎段诱导的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1 mg-L-1 +IBA1.0mg·L-1火龙果茎段外植体途径诱导的“茎段2”其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 0.5 mg·L-1。愈伤组织呈黄绿色,细颗粒状,紧密,诱导率最高为89.1%。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 1.0 mg·L-1+TDZ 0.4 mg·L-1+NAA0.5 mg·L-1,丛生芽诱导率高达94.0%,芽苗呈绿色,长势强壮。2、种子实生苗途径的愈伤组织及丛生芽诱导种子萌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种子萌发率达100%。分别以火龙果种子萌发产生的子叶、“茎段1”、胚轴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的诱导试验。“茎段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93%,愈伤组织呈黄绿色带白色疏松状,容易褐化死亡;子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为25.3%;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3.3%,愈伤组织呈黄绿色致密颗粒状。将胚轴接种于MS+6-BA 2.0 mg·L-1+2,4-D 0.5 mg·L-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但是胚轴产生的愈伤组织块在添加TDZ 0.4 mg·L-1、2,4-D 0.5 mg·L-1、NAA 0.5 mg·L-1时进行分化培养后不定芽分化率较高为81%,但是诱导的丛生芽普遍呈现生长势偏弱的现象,培养出的不定芽不利于生根培养。3、组培苗生根及移栽生根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CCC 0.5 mg·L-1+6-BA 3.0 mg·L-1+AC 200 mg·L-1,活性炭(AC)有效抑制基部褐化,促进根生成。生根率达到94.7%,平均根数6.7条/株,平均根长达10.1 cm。火龙果的组培苗移栽到珍珠岩:蛭石:腐叶土=(1:1:2)的基质,成活率达到97%,适当施肥管理,其茎段粗壮,生长势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66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梅;陈志;李俊峰;周文钊;陆军迎;;剑麻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体系的建立[J];热带作物学报;2013年01期

2 彭思佳;丁力;刘清波;陈智勇;肖亮;易自力;蒋建雄;;抗褐化剂对荻外植体褐化和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5年05期

3 刘春月;孟祥锋;;甘薯愈伤组织及其再生丛生芽诱导的试验研究[J];硅谷;2008年19期

4 邹娜;陈璋;林思祖;林庆良;;福建山樱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核农学报;2013年10期

5 吴顺;田维雅;周凯;胡俊宏;伍信红;刘坤;;钩藤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J];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28期

6 于晓红,朱祯,付志明,安利佳,李向辉;提高小麦愈伤组织分化频率的因素[J];植物生理学报;1999年04期

7 唐毅成;罗红兵;;玉米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7年S1期

8 陈雪;张金柱;潘兵兵;桑成瑾;马雪;杨涛;车代弟;;月季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植物学报;2011年05期

9 陈美兰;叶正良;欧阳少林;林淑芳;邵爱娟;黄璐琦;;龙脑樟愈伤组织的诱导及龙脑的产生[J];中国中药杂志;2010年05期

10 曾升坚;卞建春;方钲;张冬霞;邹新海;;多年生黑麦草成熟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玉成;吴金平;万进;宋志红;侯明生;;魔芋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湖北湖南植保农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海波;范云六;;通过“对话”试验探索离体培养的规律(Ⅰ)[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黄皓;夏涛;高丽萍;;茶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的研究[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邵艳军;;水分胁迫对棉花愈伤组织胚状体形成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职明星;李秀菊;王清连;;基质含水量对扦插棉花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丕武;王雷;张君;;基因枪转化玉米愈伤组织转化条件的优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汪春义;戚凤春;陈桂玲;申镇维;王宣军;谢英林;盛军;;表达人胰岛素的人参愈伤组织细胞系的建立[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晓亮;王沫;;雌雄栝楼的组织培养研究[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雷锋;李雅男;袁迎迎;袁素霞;刘春;明军;;百合愈伤组织的高效诱导及植株再生[A];中国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甘烦远;郑光植;沈月毛;;毛喉鞘蕊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活性成分的产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焦世德;果树嫁接方法及愈伤组织问题探讨(2)[N];河北农民报;2019年

2 ;俄罗斯培育出更耐涝小麦[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 冯国明;春季果树腐烂病的处理措施[N];河南科技报;2010年

4 濮阳市世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张晖 王绪月;花卉无性系的快速繁殖[N];中国花卉报;2006年

5 山东省莱西市职业技术学校 于新刚;果树嫁接成活的几个关键因素[N];河南科技报;2009年

6 曹涤环 刘建武;影响苗木嫁接成活的因素[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7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焦洋;“种”出火红新生活[N];淮北日报;2019年

8 本报通讯员 刘青汉;黄墩镇:红心火龙果火了[N];日照日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凌聪 通讯员 罗凤飞;平果:返乡民工携手大学生共创“火红”产业[N];广西日报;2019年

10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赵明霞;火龙果“火”了好日子[N];甘肃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晓玲;榉树的生物学特性和微繁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2 张志清;四川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3 吴家和;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调控及其抗病虫基因的遗传转化[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4 曹庸;虎杖颗粒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建立与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调控及生物转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武丽敏;小麦遗传转化参数优化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6 Abdul Razzaq;[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7 高莉萍;月季品种‘萨蔓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吴顺;籼稻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反义waxy基因转化籼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舒庆艳;羊草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与遗传转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10 刘佳佳;高产黄酮苷和萜内酯银杏细胞系选育及黄酮苷积累调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思维;火龙果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钱永强;野牛草成熟胚愈伤组织褐化诱因及其离体植株再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刘红;枇杷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机理和控制方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殷媛;外源Ca~(2+)对盐胁迫下西伯利亚白刺愈伤组织的缓解效应[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5 赵光程;月季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6 薛敏敏;谷子不同组织器官DNA甲基化差异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7 宋靓苑;盐胁迫下表油菜素内酯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生长和再生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8 李艳红;微生物降解秸秆生产多糖对细胞分裂分化能力的影响[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9 张媛媛;王枣子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优化及茉莉酸甲酯对愈伤组织中萜类化合物累积的影响[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 刘灿;温度和化学药剂处理促进山药块茎愈伤机理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47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747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