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刺参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1:18

  本文关键词:刺参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刺参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刺参工厂化养殖模式逐渐兴起。了解并掌握刺参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的基础知识,为工厂化养殖刺参环境因子和投喂策略的设定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规格、不同光照周期和不同温度下刺参的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结合触手运动情况研究了刺参的摄食过程,运用红外摄像机观察研究了刺参的昼夜摄食节律,阐明了三种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昼夜变化规律与摄食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规格刺参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的研究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三种规格(大、中、小)刺参在12L:12D光照条件下触手的运动,摄食节律,摄食率,排粪率和消化酶活力。通过逐帧分析摄食视频,发现所有规格的刺参都是通过触手的“抓取”而获得食物的。大规格刺参摄食时触手的插入频率显著高于中规格和小规格刺参(P0.05)。通过红外摄像机观察,发现所有规格刺参的摄食高峰在02:00-04:00,同时中规格和小规格刺参在白天还有一个次摄食高峰。所有规格刺参夜晚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显著高于白天的摄食率和排粪率(P0.05)。另外,消化酶活力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摄食高峰早2-4h。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刺参的生长,其摄食节律和消化生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刺参具有调节消化功能的能力,从而为即将到来的摄食活动做好准备。2.光照周期对刺参摄食节律和消化生理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全光照(24L:0D)、半光照半黑暗(12L:12D)、全黑暗(0L:24D)三种光照周期下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摄食节律,摄食率以及三种消化酶(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活力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在全光照条件下,刺参极少活动,24h内的摄食比例较低(6%-10%):在半光照半黑暗条件下,刺参光照阶段运动不活跃,摄食比例较低(0-10%),黑暗阶段运动极其活跃,摄食比例较高;在全黑暗条件下,刺参一直处于较活跃状态,24h内的摄食比例都较高。三种光照条件下,刺参的摄食高峰都出现在00:00-02:00,且刺参夜晚的摄食比例显著高于白天(P0.05);(2)刺参的日摄食率从全光照、半光照半黑暗到全黑暗依次增加,三种光照周期条件下刺参夜晚的摄食率极显著高于白天的摄食率(P0.01):(3)三种光照周期下,刺参三种消化酶活力的最大值都出现在22:00-02:00,消化酶活力的最大值比摄食高峰早0-4 h。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刺参的摄食节律和消化酶活力昼夜变化都有显著影响,刺参具有提前分泌消化酶为即将到来的摄食做好准备的调节机制。3.温度对刺参摄食节律和消化生理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8℃、12℃、16℃、20℃、24℃条件下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摄食节律,摄食率以及三种消化酶(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活力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五种温度条件下,刺参的摄食比例在白天(8:00-20:00)波动都不显著(P0.05),在夜晚(20:00-8:00)波动显著(P0.05),刺参的摄食高峰都集中在00:00-04:00,且刺参夜晚的摄食比例显著高于白天(P0.05);(2)刺参的日摄食率随着温度的增大后减小,16℃时摄食率最大,五种温度条件下刺参夜晚的摄食率显著高于白天的摄食率(P0.05);(3)除了24℃条件下,其余温度条件下,刺参三种消化酶活力在24h内波动显著(P0.05),且三种消化酶活力的最大值都出现在22:00-02:00,消化酶活力的最大值比摄食高峰早0-4 h。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刺参不同时间段的摄食比例和消化酶活力有重要影响,但是没有改变其整体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刺参 摄食行为 消化生理 规格 光照周期 温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68.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 前言12-13
  • 1 综述13-22
  • 1.1 海参摄食行为的研究进展13-15
  • 1.1.1 海参的食性13
  • 1.1.2 海参的摄食器官13-14
  • 1.1.3 海参的摄食过程和摄食速率14-15
  • 1.2 海参的摄食及其影响因素15-19
  • 1.2.1 摄食节律及其影响因素15-17
  • 1.2.2 摄食率的影响因素17-19
  • 1.3 刺参的消化生理研究进展19-20
  • 1.3.1 刺参的消化系统结构19
  • 1.3.2 刺参的消化酶19-20
  • 1.3.3 消化酶活力变化规律与摄食节律的关系20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0-22
  • 2. 不同规格刺参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的研究22-36
  • 2.1 引言22-23
  • 2.2 材料和方法23-26
  • 2.2.1 材料来源与暂养23
  • 2.2.2 实验条件23
  • 2.2.3 实验设计23-25
  • 2.2.4 数据分析25-26
  • 2.3 结果26-33
  • 2.3.1 摄食行为26-29
  • 2.3.2 摄食节律29-30
  • 2.3.3 摄食率和排粪率30-31
  • 2.3.4 消化酶活力的昼夜变化31-33
  • 2.4 讨论33-35
  • 小结35-36
  • 3 光照周期对刺参摄食节律和消化生理的影响36-48
  • 3.1 引言36-37
  • 3.2 材料与方法37-39
  • 3.2.1 材料的来源与暂养37
  • 3.2.2 实验设计与方法37-38
  • 3.2.3 数据分析38-39
  • 3.3 结果39-45
  • 3.3.1 摄食节律39-41
  • 3.3.2 摄食率41
  • 3.3.3 消化酶活力的昼夜变化41-45
  • 3.4 讨论45-47
  • 3.4.1 光照对刺参摄食节律和摄食率的影响45-46
  • 3.4.2 光照对刺参消化酶活力昼夜变化节律的影响46-47
  • 小结47-48
  • 4 温度对刺参摄食节律和消化生理的影响48-58
  • 4.1 引言48-49
  • 4.2 材料与方法49-51
  • 4.2.1 材料的来源与暂养49
  • 4.2.2 实验设计与方法49-50
  • 4.2.3 数据分析50-51
  • 4.3 结果51-56
  • 4.3.1 摄食节律51
  • 4.3.2 摄食率51
  • 4.3.3 消化酶活力的变化51-56
  • 4.4 讨论56-57
  • 4.4.1 温度对刺参摄食节律和摄食率的影响56-57
  • 4.4.2 温度对刺参消化酶活力的影响57
  • 小结57-58
  • 参考文献58-66
  • 致谢66-67
  • 个人简历67
  • 发表的学术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湘;;小灵猫摄食行为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8期

2 王渊源;王全阳;;鱼虾的摄食行为[J];海洋渔业;1992年02期

3 邹桂伟,潘光碧,,胡德高, 周青山;大口鲇仔鱼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J];水利渔业;1994年06期

4 梁旭方;鳜鱼感官发育与摄食行为模式定向调控技术[J];水利渔业;2005年03期

5 左伟勇;孟婷;韩正康;王国杰;;蛋鸡摄食行为特点及有关内分泌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10期

6 龚世园,陈中明,刘勃,韩永生;鳜鱼苗摄食节律与摄食行为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91年07期

7 A.R.M.Chambers;石定燧;;绵羊和牛摄食行为自动记录装置的发展和使用[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3年05期

8 徐利,赫俊峰,陶金,李景华;圈养雄性成年棕熊越冬行为的观察[J];野生动物;1997年02期

9 张恩迪;獐的摄食行为研究(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0年01期

10 袁楷;刘宗平;王宗元;;奶牛摄食行为学在营养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英文)[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传祥;;儿童摄食行为偏离医院门诊调查及临床分析[A];新世纪全国首届小儿综合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唐焰;林龙年;;小鼠下丘脑摄食行为相关神经元[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吴鼎勋;柴敏娟;邓小红;林晶;李峰纲;;敌敌畏对金鱼摄食行为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文;管好猫的异常摄食行为[N];保健时报;2004年

2 陆志城;研究进入死胡同?[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佳敏;刺参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邵东媛;5-HT_3受体激动剂SR 57227对小鼠摄食行为的调控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田文斐;鳜鱼骨骼早期发育以及主要摄食器官发育与摄食行为的适应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刺参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78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