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高山森林林窗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02 08:39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凋落物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是凋落物分解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可能受到林窗驱动的冬季冻融循环格局和生长季节水热环境差异的影响,但缺乏必要关注。本文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川西高山森林典型乔木(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灌木(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窗中心到郁闭林下不同生境(林窗中心、林冠林缘、扩展林缘和郁闭林下)中凋落物两年分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雪被融化期和生长季节)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以便于清晰地认识高山森林林窗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经过两年的分解,高山森林林窗影响下6种凋落物水溶性组分含量表现为降低趋势,水溶性组分作为易分解组分快速流失,但不同物种凋落物水溶性组分含量变化量不同,凋落物质量显著影响水溶性组分含量变化,高山杜鹃和红桦分别是减少量最大(28.81%)和最小(25.06%)的物种。林冠林缘和郁闭林下显著地促进了6种凋落物水溶性组分含量降低,但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分解特征,即在分解第一年雪被覆盖期增加,而在雪被形成期、融化期和生长季节含量降低;在分解第二年表现为冬季含量增加,而生长季节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物种之间凋落物可溶性物质化学特征不同,但是在林窗影响下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6种凋落物水溶性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都在冬季增加,而在生长季节降低,但水溶性无机碳却表现为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同时,水溶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相同林窗生境下的减少量较大,但水溶性无机碳却不同,扩展林缘和郁闭林下有利于水溶性碳和水溶性有机碳降解,林冠林缘和郁闭林下更有利于水溶性无机碳降解,高山柳水溶性碳含量在扩展林缘损失量最大为96.21%,而红桦在林窗中心损失量最小为65.59%。水溶性氮含量在第一年冬季降低而生长季节显著增加,但在分解第二年表现为雪被形成期含量显著增加,而雪被融化期、雪被覆盖期和生长季节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在雪被形成期的扩展林缘和郁闭林下水溶性氮含量显著增加,其中,高山杜鹃在扩展林缘减少量最大(86.83%),方枝柏和红桦在林冠林缘含量略微增加分别为6.84%和36.17%。水溶性磷含量在高山森林林窗影响下不断降低,四川红杉在郁闭林下减少量最大为96.23%,方枝柏在林冠林缘减少量最小为30.69%。经过了两年分解,6种凋落物有机溶性组分含量呈降低趋势。物种差异代表的凋落物质量对凋落物有机溶性组分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凋落物有机溶性组分含量减少量不同,红桦在郁闭林下减少量最小为38.95%,高山杜鹃在林窗中心减少量最大为65.66%。林窗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生境显著作用于凋落物有机溶性组分含量,负积温和冻融循环次数与凋落物有机溶性组分显著负相关,红桦、高山杜鹃和四川红杉在林窗中心减少量最大,高山柳、方枝柏和岷江冷杉分别在郁闭林下、林冠林缘和扩展林缘减少量最大。6种凋落物总酚含量呈不断降低趋势。相对于林窗中心和郁闭林下,6种凋落物总酚含量在林冠林缘和扩展林缘减少量较大,其中,高山柳在林冠林缘减少量最大(89.08%),红桦在林窗中心减少量最小为61.42%。综上所述,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林窗作用下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和生长季节不同的水热环境差异以及凋落物质量显著影响着整个凋落物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分解过程。这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冬季林内雪被覆盖时间和厚度降低且生长季节延长将减少凋落物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含量,且变化程度受凋落物质量控制。这为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寒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一定了的科学依据。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李亚;杨万勤;李晗;倪祥银;何洁;吴福忠;;高山森林林窗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水溶性氮和磷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3期

2 刘璐;赵常明;徐文婷;申国珍;谢宗强;;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动态及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18年06期

3 张宏珲;薛银婷;林永慧;何兴兵;;酸解对香樟凋落物分解过程的短期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4 戚德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J];河南农业;2016年11期

5 陈瑶;邵英男;李云红;;浅析森林凋落物分解影响因素[J];花卉;2017年08期

6 刘延坤;;氮沉降对于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机理研究[J];花卉;2017年16期

7 马承恩;孔德良;陈正侠;郭俊飞;;根系在凋落物层中的生长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2年11期

8 李秀云;李润祥;;影响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因素[J];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20期

9 曲浩;赵学勇;赵哈林;王少昆;;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0年08期

10 王相娥;薛立;谢腾芳;;凋落物分解研究综述[J];土壤通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锐萍;刘强;林开豪;薛宁;文艳;;尖峰岭凋落物分解过程微生物动态变化[A];廿一世纪微生物学发展前沿与应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于淑玲;;腐生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作用的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书存;安树青;刘茂松;高贤明;;物种多样性与植物凋落物分解的相互关系:研究概述[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黄石德;潘辉;叶功富;蔡燕徽;洪志猛;;林窗干扰对森林公园土壤碳排放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3 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5 黄石德;潘辉;赵凯;蔡燕徽;;不同林窗尺度混交林土壤呼吸特征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贺美;田秋香;赵汝东;王兴刚;刘峰;;凋落叶中木质素的降解特征及其微生物影响机制——以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植物小花木荷和亮叶水青冈为例[A];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C];2018年

7 周海超;;秋茄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称单宁的转化及其对N循环的影响[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金毅;于明坚;;古田山24 ha常绿阔叶林样地林窗幼苗更新动态2011-2016[A];第七届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摘要集[C];2017年

9 梁晓兰;王进闯;王彦杰;李伟;张林;潘开文;;花椒的化感作用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A];中国第六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海燕;留白增绿,为城市开万亩“林窗”[N];北京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庆妮;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氮磷分配格局与过程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7年

2 贾艳艳;氮、钠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动物—凋落物分解系统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5年

3 吕艳娜;氮、酸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3年

4 蔡岸冬;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腐解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5 吕瑞恒;抚育间伐对针叶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陆晓辉;马尾松凋落物特性及松针分解过程与调控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7 何伟;川西高山森林林窗位置对两种灌木凋落叶分解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8 杨立荣;林窗环境对海南热带山地雨林土壤种子库种子萌芽的启动机制[D];海南大学;2014年

9 金毅;冰雪灾害对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短期动态的影响—群落结构变化、幼苗更新与林窗干扰效应[D];浙江大学;2015年

10 王谢;柏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对人工更新林窗的早期响应机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李亚;高山森林林窗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何洁;高山森林林窗位置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元素释放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黄天颖;氮素添加对城市森林凋落物早期分解过程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刘旭;氮添加对新疆天山雪岭云杉凋落物分解和林下土壤性质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9年

5 陈新;季节性雪被下新疆天山雪岭云杉林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D];新疆大学;2019年

6 李海燕;凋落物对过熟马尾松纯林及混交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9年

7 朱保坤;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凋落物的动态变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8 徐步云;大针茅与糙隐子草凋落物分解的生物化学特征[D];内蒙古大学;2019年

9 张国龙;大针茅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对混合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9年

10 许亚杰;杭州湾湿地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线虫群落特征及其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0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10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0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