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与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杂交后代异染色体系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本文关键词:小麦与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杂交后代异染色体系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小麦作为全球35%人口的主要粮食,是种植最广泛的作物之一。但普通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狭窄,遗传差异小,制约其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利用传统或现代的育种手段增强普通小麦的产量和抗性是当前小麦遗传育种的重要目标。在小麦近缘属物种中,具有许多改良小麦所需的目标基因,通过远缘杂交将这些优良基因或性状导入普通小麦,可以提高普通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其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长穗偃麦划(Lophopyrum elongatum,2n=2x=14)含Ee基因组,是小麦族近缘多年生物种,具有较强抗条锈、叶锈、黑穗和白粉病等优良性状,利用这些优良特性对普通小麦的品质和抗病性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衍生后代为材料,以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和根尖GISH实验为主,对材料进行外源鉴定,结果如下.1.根尖染色统计结果分析表明:染色体条数2n=40-49;其中2n=42的植株最多,占43.75%;2n=43的植株占18.75%;2n=44的植株占12.50%;2n=45的植株占9.37%;2n=40、2n=41的植株各占6.25%;2n=47的植株最少,占3.12%。2.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果与分析表明:外源条数在1-11之间不等。同一杂交组合不同株系以及同一株系不同单株出现的外源情况有所不同,这些外源染色体系多数为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部分材料为异附加,代换系,同时少数材料出现罗宾逊易位染色体。在这些材料中,筛选出了附加系k13-439-1(2n=45=42W+3E),代换系k14-501-4(2n=42=40W+2E)以及带有罗宾逊易位k13-415-2 (2n=42 35W+6E+1W/E)、k14-479-4(2n=42=40W+1E+1W/E)等材料。由此可见,长穗偃麦草基因不仅能导入普通小麦,并且还能遗传给后代,虽然不能稳定,但是为创制新材料提供了可能。3.农艺性状调查及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平均株高为71.8±13.2cm;平均分蘖数为3.94±1.8个;平均穗长为11.1±2.3cm;平均小穗数为16.2±3.2个;均干粒重为23.7±18.2g;平均穗粒数为26.4±19.7粒。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为94.5%。多数材料成株期形态、穗型及种子与普通小麦相似,少数与8801相似。4.抗病性(锈病)鉴定表明:亲本8801为免疫,川农16和蜀麦482为中感。鉴定出杂交后代k14-501-4、k14-516-4、k14-501-5等抗条锈病材料。
【关键词】:小麦 长穗偃麦草 异染色体系 基因组原位杂交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文献综述9-19
- 1.1 普通小麦的起源9
- 1.2 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基因源9-10
- 1.3 小麦与其近缘物种的异染色体系10-12
- 1.3.1 双二倍体10-11
- 1.3.2 异附加系11
- 1.3.3 异代换系11
- 1.3.4 易位系11-12
- 1.4 小麦背景中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12-15
- 1.4.1 形态学12
- 1.4.2 细胞学12-13
- 1.4.3 生化标记13-14
- 1.4.4 分子标记14
- 1.4.5 原位杂交14-15
- 1.5 长穗偃麦草基因资源15-18
- 1.5.1 植物学分类15-16
- 1.5.2 地理分布16
- 1.5.3 形态学特性16
- 1.5.4 染色体组成16-17
- 1.5.5 长穗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17-18
- 1.6 立题依据18-19
- 2 材料与方法19-25
- 2.1 实验材料19-20
- 2.2 实验方法20-25
- 2.2.1 根尖有丝分裂观察20-21
- 2.2.2 基因组原位杂交21-23
- 2.2.3 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及形态学分析23
- 2.2.4 抗性鉴定23-25
- 3 结果与分析25-33
- 3.1 根尖染色体数据统计25-26
- 3.2 异染色体系的筛选26-28
- 3.3 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及形态学分析28-31
- 3.4 抗锈病鉴定31-33
- 4 讨论与结论33-36
- 4.1 小麦-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杂种衍生后代具有重要的遗传改良前景33
- 4.2 杂种衍生后代是含有E~e染色体或者片段的异染色体系33-35
- 4.3 综合评价杂种衍生后代的育种价值35-36
- 参考文献36-44
- 致谢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军海;王凤涛;刘太国;陈万权;;二倍体及四倍体中抗叶锈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的表达与抑制[J];植物病理学报;2007年05期
2 胡英考;许树军;董玉琛;;小麦—山羊草双二倍体的结实率和细胞遗传学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3 唐荣华,周汉群,蔡骥业;花生栽培种和野生种的种间杂交研究——Ⅳ.双二倍体的人工合成及其利用前景[J];中国油料;1991年04期
4 冯午,陈耀华;甘蓝与白菜种间杂交的双二倍体后代[J];园艺学报;1981年02期
5 刘大钧,G·金培尔;4X双二倍体在小麦染色体组分析中的利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6 孔令让,董玉琛;普通小麦与四倍体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作物学报;1997年04期
7 傅杰,周荣华,赵继新,陈漱阳,杨群慧;不同小麦背景小簇麦双二倍体的品质、抗病性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6期
8 朱振东,周荣华,董玉琛,贾继增;几个四倍体小麦山羊草双二倍体及其部分亲本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年02期
9 鲍文奎;严育瑞;;几种禾谷类作物的同源多倍体和双二倍体的研究初报[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56年03期
10 兰秀锦;颜济;;中国四倍体地方小麦品种矮兰麦与中国产节节麦的双二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利用[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建平;杨足君;张勇;潘丽;刘成;任正隆;;一个新合成的小麦—欧山羊草部分双二倍体的分子细胞学鉴定[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2 王玉海;鲍印广;宗浩;杜斌;王洪刚;;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自交和回交后代的染色体及性状分离研究[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宫文萍;刘成;李光蓉;周建平;杨足君;;抗小麦秆锈病的小麦-单芒山羊草双二倍体的分子细胞生物学鉴定[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易红英;李锁平;尚富德;;节节麦-大麦双二倍体的创制及其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5 王玉海;孙文晋;崔法;郝元峰;袁园园;赵春华;宗浩;王洪刚;;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细胞学二倍化及其基因组序列变化研究[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6 畅志坚;张晓军;李欣;詹海仙;;部分双二倍体小偃麦TAI8335基因组鉴定及抗性评价[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杨学明;姚金保;马鸿翔;陈佩度;;5S rDNA位点在合成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中的变异[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锁平;节节麦—黑麦杂种和双二倍体的分子和细胞遗传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陈龙正;甜瓜属人工异源双二倍体Cucumis hytivus早期世代遗传与表观遗传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玉海;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的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丹;小麦与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杂交后代异染色体系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曾小川;人工合成小麦—黑麦双二倍体贮藏蛋白表达和白粉病抗性鉴定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3 易红英;节节麦×大麦杂种无性系的建立、双二倍体的创制及其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曾雪;小麦—非洲黑麦双二倍体在异源多倍体化过程中的变异与分子标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黄魁建;双二倍体小麦的人工合成及D染色体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6 李涛;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的鉴定及其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7 樊志明;萝卜甘蓝双二倍体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及细胞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贾延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黑麦(Secale cereale L.)双二倍体减数分裂及D基因组序列的变异[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玉海;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的鉴定及其与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何雪梅;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人工合成双二倍体杂交衍生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小麦与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杂交后代异染色体系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