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株的分离鉴定与作物拮抗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3 13:00
  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黄萎病严重危害着全世界作物,每年造成农作物经济产量的减少和农艺品质的下降。棉花黄萎病是一种蔓延极快的土传病害,素有“棉花癌症”之称。在棉花的农耕生产中,对黄萎病的防治主要以培育抗病品种、开展中耕深翻、轮作倒茬等田间措施,喷施化学合成农药等传统方式开展。由于分子育种周期较长,高抗棉花种质资源稀缺,且田间措施效果薄弱,使得高效便利的化学合成农药成为了生产中的主要防治措施。化学农药被广泛使用几十年,严重破坏了土壤生态结构,加重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成分。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农药的开发和应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渐兴起,作物保护从化学防治转向生物防治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效抗病的微生物是生物农药的主要杀菌因子,因而在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中,对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和抗性机制研究是目前主要任务。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获得对棉花黄萎病具有高效抗病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并能进一步了解生防菌株的拮抗机制。本研究中土壤根系微生物收集地主要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湖南、新疆等多个省份城市。样本来源广泛,其中包括:...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株的分离鉴定与作物拮抗应用分析


技术路线

地形图,根系,来源,样本


物菌株。其中,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收集的田间作物和杂草带土根系中得到微生物菌株288株;在吉林省白河市的河流及田间野生杂草样本中得到微生物 192株;在江苏省苏州、盐城、徐州的田间城市绿化间收集杂草样本中中得到微生物 576株;在上海作物种植区收集的玉米大豆带土根系中得到微生物 480 株;在安徽当涂的作物种植区的棉花大豆带土根系中得到微生物 5,184 株;在浙江省杭州、东阳、舟山的城市绿化或海岛边的带土杂草中得到微生物 960 株;在湖南省张家界的山间带土杂草中得到微生物 384 株;在新疆棉花连年种植区的带土棉花根系中得到微生物 672 株(图 2.1)。

抑菌圈,培养皿,黄萎病,植株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分离鉴定与作物抗病鉴定18图2.2对XY2F4和22G5进行的培养皿抑菌圈试验Fig3.2InhibitionzoneassayofXY2F4and22G5用四种黄萎病菌(V07df2、V08df1、V15QY1、V991)进行抑菌圈试验,以荧光假单胞菌25D11和25E1为对照。FourkindsofVw(V07df2,V08df1,V15QY1,V991)wereusedfortheinhibitionzoneassay,P.frederksbergensis25D11andP.putida25E1wereusedascontrols.2.3.3假单胞菌XY2F4对棉花TM-1的植物抗黄萎病生物防效表型结果和病情指数统计在棉花植株TM-1样本为8株的植物试验中,处理30天后,与有落叶型黄萎病菌V15QY1和拮抗菌株XY2F4等比例浇灌的处理组相比(V15QY1+XY2F4),仅有黄萎病菌V15QY1侵染的对照组(V15QY1)的棉花植株染病情况更加严重(图2.4)。在黄萎病菌侵染的情况下统计了每个发病等级的植株数量。据统计在30天时,对照组有3级发病植株1棵;4级发病植株7棵;植株总数为8棵,病情指数为96.8。处理组有2级发病植株3棵;3级发病植株3棵;4级发病植株2棵,植株总数为8棵,病情植株为53.1。浇灌有生防菌XY2F4的处理组的病情指数比对照组的小(表2.4)。同样,在样本量为30的重复实验中,受到黄萎病菌V15QY1侵染的对照组叶片黄化萎蔫掉落的情况严重,而有生防菌XY2F4保护处理组的植株染病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及在无公害苹果生产中的使用效果[J]. 李奇峰.  新农业. 2019(17)
[2]近十年我国棉花虫害研究进展[J]. 雒珺瑜,张帅,任相亮,吕丽敏,张利娟,姬继超,马艳,崔金杰.  棉花学报. 2017(S1)
[3]木霉菌在玉米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英文)[J]. 陈捷,窦恺,高永东,李雅乾.  菌物学报. 2014(06)
[4]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英文)[J]. 雷正玉,张晓.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04)
[5]不同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与其组织结构的关系[J]. 麦吾兰江·麦麦提,顾爱星,曲延英,孜拉吉古丽·库地热提,李丹.  新疆农业科学. 2013(11)
[6]现代农业应广泛使用生物农药[J]. 芦金宏.  生物灾害科学. 2012(03)
[7]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 马俊义,李尽哲,叶兆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4)
[8]利用植物疫苗及生长调节剂缩节胺控制棉花黄萎病[J]. 朱荷琴,冯自力,师勇强,赵丽红,李志芳.  中国棉花. 2010(08)
[9]阿拉尔地区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 李子,罗树凯,刘蓉,曹亚军,陈婧,刘心心.  新疆农业科技. 2010(01)
[10]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J]. 吴孔明,陆宴辉,王振营.  昆虫知识. 2009(06)



本文编号:3340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340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e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