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不同气候情景对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13:56
  土壤有机碳(SOC)不仅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物,而且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是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核心问题。近年来,焉耆盆地大量旱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被长期撂荒,严重改变了农业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焉耆盆地是新疆典型的干旱区绿洲盆地,同时也是天山南坡绿洲农业发展的核心示范区。目前,焉耆盆地的经济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农耕土壤的质量严重的影响着焉耆盆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为评价焉耆盆地在气候变化下潜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点位定点试验和野外区域试验调查,并采用DNDC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Arc GIS和两个全球气候模式(BCC-CSM 1.1和CCSM4)及三个代表性浓度路径(RCP2.6、RCP4.5和RCP8.5)预测的温度和降水,估算了当前焉耆盆地旱地土壤有机碳储量(SOCS),并模拟了未来80年间(2019—2100年)不同气候情景下旱地及旱地撂荒以后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变化。这将对预估旱地碳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减少气候变化对旱地影响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同...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气候情景对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技术路线图

照片,概况,焉耆,盆地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同气候情景对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的模拟研究13第二章研究区概况及方法2.1研究区概况2.1.1地理位置与范畴本文的研究区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绿洲盆地——焉耆盆地(N:41°53′—42°51′,E:86°46′—85°08′,H:1037—1339米),位于新疆南北部过渡带,被西侧的霍拉山、东部的克孜勒山、南部的库鲁克塔格山和北部的萨阿尔明山所围绕。研究区主要包括4个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和静县、和硕县和博湖县(图2-1)。注:(a)焉耆盆地全貌;(b)焉耆盆地范围,使用ArcGIS10.2生成,采样点由GPSmap629sc记录;(c)试验田的照片;(d)焉耆盆地旱地,使用ArcGIS10.2生成。图2-1研究区概况

空间分布,焉耆,储量,盆地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同气候情景对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的模拟研究29第四章焉耆盆地旱地当前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焉耆盆地作为干旱区典型的盆地,明确焉耆盆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对准确评价西部乃至整个中国在全球土壤碳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是利用优化验证后的DNDC模型进行区域模拟,估算焉耆盆地旱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并分析2018年焉耆盆地旱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在空间和不同土壤类型下的分布特征。4.12018年旱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图4-1是2018年焉耆盆地旱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在常规管理下,2018年焉耆盆地DNDC模型区域模拟的SOC储量为1.32TgC(1Tg=109kg),占新疆土壤有机碳储量的1%[20]。焉耆盆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为25000—30000kgC/hm2,主要分布在焉耆盆地中部,博斯腾湖附近;最低为10000—15000kgC/hm2,主要分布在焉耆县和博湖县。焉耆盆地大多数土壤有机碳密度在15000—20000kgC/hm2之间。图4-12018年焉耆盆地旱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80—2008年苏北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J]. 路晓彤,刘绍贵,张黎明,于东升,史学正,邢世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2]基于区域DNDC的稻田轮作氮素空间分异与驱动分析:以晋江流域为例[J]. 王亚楠,税伟,祁新华,范水生.  环境科学. 2020(06)
[3]北京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孔祥斌,胡莹洁,李月,段增强.  资源科学. 2019(12)
[4]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王荔,曾辉,张扬建,赵广,陈宁,李军祥.  生态学杂志. 2019(11)
[5]新疆焉耆盆地绿洲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模拟[J]. 贾海霞,汪霞,李佳,欧延升,赵云飞,史常明.  生态学报. 2019(14)
[6]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元分析(英文)[J]. 仝金辉,胡锦华,陆峥,孙浩然,杨晓帆.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9(09)
[7]陕西黄土台塬近三十年耕地动态变化的表层土壤有机碳效应[J]. 张萌萌,刘梦云,常庆瑞,刘京,刘欢,张杰,杨静涵,曹润珊.  生态学报. 2019(18)
[8]黄土高原丘陵区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张祎,李鹏,肖列,赵宾华,时鹏.  土壤学报. 2019(05)
[9]基于DNDC模型多因子对马铃薯田N2O排放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 王立为,郭康军,李鸣钰,徐庆喆,田景仁,张开,郭玉敏,高西宁.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6)
[10]甘肃河西山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J]. 张梦旭,刘蔚,朱猛,李若麟.  中国沙漠. 2019(04)

博士论文
[1]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亚地区植被与土地退化评价[D]. 魏巍.北京林业大学 2019
[2]干旱区绿洲水环境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响应关系研究[D]. 崔宏.西安理工大学 2017
[3]基于水土生态可持续的干旱区绿洲水资源利用研究[D]. 魏光辉.新疆农业大学 2015
[4]新疆土壤有机碳/无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储量估算[D]. 颜安.中国农业大学 2015
[5]浙江省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尺度效应研究[D]. 支俊俊.浙江大学 2014
[6]河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时空演变研究[D]. 颉鹏.甘肃农业大学 2009
[7]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 李正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

硕士论文
[1]近40年油松林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 刘肖肖.北京林业大学 2019
[2]基于CMIP5年代际试验的AO预测评估[D]. 伍丽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9
[3]焉耆盆地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对博斯腾湖水位的影响[D]. 杨丽.兰州大学 2019
[4]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1:5万土壤数据库的福建省耕地有机碳动态变化研究[D]. 李亚.福建农林大学 2019
[5]不同恢复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结构及碳氮特征的影响[D]. 于双.宁夏大学 2019
[6]基于Century模型的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D]. 于丰源.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7]黔中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特征及储量估算[D]. 孙沙沙.贵州大学 2018
[8]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能力研究[D]. 张圣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9]旱地有机碳情景分析模拟的尺度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黄琳斌.福建农林大学 2017
[10]焉耆盆地绿洲气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 李建涛.新疆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89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389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d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