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基于GIS的种植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9-18 1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本论文围绕服务“三农”和“产业振兴”,面对涉农政府部门和农民的精准化服务需求,针对种植信息来源于多部门导致的汇聚难、支撑政府决策服务弱、农民获取信息难等问题,依托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项目,研究了种植专题数据的融合与处理方法;进行了土壤养分丰缺分析;构建了种植专题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IS的种植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研究了多源异构种植数据融合与处理方法。针对农业信息服务面临的数据来源多样、信息分散孤立、空间化难度大和抽取难度大等问题,将农业信息服务相关的多源异构数据使用数据源格式转换方法、结构化数据抽取技术、地名地址匹配技术、地理编码技术、空间关联技术以及GIS技术等进行快速融合,并对处理后的数据采用混合模式进行管理;通过整合地理数据及分布在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17个业务部门的涉农数据,构建了种植专题数据库,主要包括种植类型、土壤类型、土壤养分、水利设施、农业专家、农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价格、政策法规信息等。(2)进行了土壤养分丰缺分析。通过对诸城市土壤pH值...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GIS的种植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技术路线图

异构数据


针对上述数据分析问题,采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指将来源不同、性质不同、格式不同,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数据,通过技术手段及方法进行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整体,在统一的环境条件下,协调一致地以供使用(周顺平等,2008)。种植信息服务数据具有多类型、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态、多坐标系,语义差距大等特点,造成了数据不一致、不连续等问题,通过利用数据源格式转换方法、结构化数据抽取技术、地名地址匹配技术、地理编码技术、空间关联技术以及 GIS 技术等,针对种植信息服务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快速融合,并对处理数据采用混合模式进行管理,如图 3 所示。

基于GIS的种植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转换成果Fig.4Conversionresul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种气温空间插值方法适用性分析[J]. 易桂花,张廷斌,何奕萱,叶红,李景吉,别小娟,刘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2]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及策略研究[J]. 毛薇,王贤.  情报科学. 2019(11)
[3]不同干扰程度下土壤有机质空间最优插值法研究[J]. 马利芳,熊黑钢,孙迪,王宁,叶红云,张芳.  生态学报. 2019(19)
[4]基于GIS的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J]. 朱大威,朱方林.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8)
[5]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以南宁市青秀区为例[J]. 钟翠,莫小香,韦健,覃冠霖.  农业展望. 2019(05)
[6]基于云平台的农业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张学利,马娜,朱瑜馨,赵永明,汪健平,刘国.  地理空间信息. 2019(02)
[7]黑土区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杜可,王乐,张淑香,雷秋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6)
[8]基于GIS的漳州市土地的耕地适宜性分析[J]. 李宗梅,周晓元,满旺,孙风琴,黄于同.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0)
[9]农民视角下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评价——基于湖南14市(州)2771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J]. 熊春林,张鑫,李卉,彭杰.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9)
[10]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J]. 官波,陈娉婷,罗治情,沈祥成.  世界农业. 2018(10)

博士论文
[1]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和Scorpan模型的土壤有机质空间模拟研究[D]. 李志斌.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2]基于GIS的云南烤烟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D]. 邵岩.湖南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L市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分析和设计[D]. 潘晓盼.南京理工大学 2018
[2]移动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D]. 黄志华.湖南农业大学 2018
[3]宁乡县基本农田水稻土养分空间变异性调查与评价[D]. 谭陈恬.湖南师范大学 2016
[4]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D]. 袁知洋.江西农业大学 2015
[5]诸城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刘峰梅.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400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400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6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