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高产子实体蛹虫草菌株的选育

发布时间:2021-11-17 20:53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 ex Fr) Link],又名北冬虫夏草、蛹草、北虫草、蛹草菌等,其分类学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球壳菌目(Sphaeriales)、麦角菌科(Claviciptiaceae)、虫草属(Cordyceps)。它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虫草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真菌,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消炎、抗疲劳、延缓衰老和增强免疫等药理功效。它与冬虫夏草属于同一个属,在冬虫夏草日益稀少的今天被认为是冬虫夏草的完美替代品,从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人工栽培蛹虫草的技术体系虽然相当成熟,但是菌种的使用比较混乱。生产上经常出现菌种退化、不出草、产量低等各种问题。因而对蛹虫草的菌种进行研究和选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蛹虫草优良菌株的筛选,选育出高产子实体的菌种,为蛹虫草的产业化提供优质资源。本文从蛹虫草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出发,分别采用菌丝体分生孢子紫外诱变和子实体子囊孢子配对重组选育优良菌株,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菌丝体分生孢子紫外诱变选育。以YC-1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其...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蛹虫草的简介
        1.2.1 蛹虫草生物形态特征
        1.2.2 药用成分及药效
    1.3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
        1.3.1 蚕蛹虫草
        1.3.2 米饭虫草
        1.3.3 发酵菌丝体
    1.4 蛹虫草生殖方式
    1.5 蛹虫草育种现状
        1.5.1 选择育种
        1.5.2 诱变育种
        1.5.3 杂交育种
        1.5.4 原生质体融合
        1.5.5 分子生物学技术
    1.6 蛹虫草的栽培技术
        1.6.1 栽培季节
        1.6.2 栽培原料
        1.6.3 蛹虫草栽培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
    1.7 蛹虫草人工栽培研究现状
    1.8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
    1.9 技术路线
2 菌丝体分生孢子紫外诱变选育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培养基
        2.2.1 母种斜面培养基
        2.2.2 液体种子培养基
        2.2.3 固体米饭培养基
    2.3 培养条件
        2.3.1 斜面培养条件
        2.3.2 种子培养液摇瓶培养条件
        2.3.3 米饭菌丝体培养条件
        2.3.4 菌丝体转色条件
        2.3.5 子座诱发条件
        2.3.6 子实体培养条件
    2.4 实验方法
        2.4.1 菌丝体孢子的制得
        2.4.2 紫外诱变条件的确定
        2.4.3 诱变菌株斜面培养
        2.4.4 诱变菌株液体培养
        2.4.5 诱变菌株固体培养
        2.4.6 子实体定量分析
        2.4.7 选育新菌株的保存和继代培养
    2.5 结果与分析
        2.5.1 紫外诱变条件确定
        2.5.2 优良菌株初筛
        2.5.3 遗传稳定性
    2.6 小结
3 子实体孢子配对重组选育
    3.1 实验材料
        3.1.1 菌种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2 培养基
    3.3 培养条件
    3.4 实验方法
        3.4.1 子实体孢子的制得
        3.4.2 子实体孢子单孢子菌落的培养
        3.4.3 子实体孢子单孢子菌落的重组配对
        3.4.4 斜面培养
        3.4.5 液体培养
        3.4.6 固体培养
        3.4.7 子实体定量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单孢子分离结果
        3.5.2 初筛结果
        3.5.3 复筛结果
    3.6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彩页图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产蛹虫草诱变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放大[J]. 翟景波.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4(08)
[2]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周思静,刘桂君,尚宏忠,杨素玲,孟佑婷,王平,顾海科.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7)
[3]蛹虫草人工培养的初步研究[J]. 王璐璐.  科技创业家. 2014(05)
[4]栽培基质及碳源对蛹虫草子实体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J]. 乐昕,袁蜜,支月娥,周培.  食品科技. 2014(02)
[5]蛹虫草有性生殖研究[J]. 殷东林,段鸿斌,王锐丽.  北方园艺. 2014(03)
[6]蛹虫草人工培养营养基质的优化试验[J]. 胡健微,秦秀丽.  食用菌. 2013(05)
[7]高产纤溶酶蛹虫草菌株的诱变育种[J]. 王汉峰,刘晓兰,郑喜群,郭涵鑫.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3(13)
[8]冬虫夏草菌和蛹虫草菌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J]. 张姝,张永杰,SHRESTHA Bhushan,徐建平,王成树,刘杏忠.  菌物学报. 2013(04)
[9]添加蚕蛹粉和改变营养液pH对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实体产量及虫草素含量的影响[J]. 叶晶晶,张剑飞,曹宁宁,吴建梅,胡祚忠.  蚕业科学. 2013(03)
[10]蛹虫草的光形态建成及蓝光受体基因Cmwc-1[J]. 杨涛,董彩虹.  菌物研究. 2013(02)

博士论文
[1]名贵中药冬虫夏草品种及蛋白组分研究[D]. 任艳.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2]一种新型虫草生物学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D]. 李蓉.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虫草属及其无性型关系研究[D]. 刘作易.华中农业大学 1999

硕士论文
[1]冬虫夏草免疫鉴定技术研究[D]. 李杨.辽宁大学 2013
[2]蚕虫草的人工培育研究及有效成份分析[D]. 王蕾.湖南农业大学 2013
[3]蛹虫草诱变菌株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D]. 范克明.山东农业大学 2011
[4]蛹虫草原生质体诱变及主要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研究[D]. 金凌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5]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调控的研究[D]. 张金艳.西南大学 2010
[6]虫草有性型及其无性型关系的分子确证[D]. 左登平.安徽农业大学 2008
[7]人工培养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SY12新型有效成分的研究[D]. 张志军.中国海洋大学 2007
[8]蛹虫草形成子实体表型差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 李闽锋.贵州大学 2007
[9]蛹虫草优良菌株筛选与高产技术研究[D]. 王建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
[10]蛹虫草抗慢性肾衰有效成分及其分离方法的研究[D]. 冯云.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1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501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5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