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三种药剂对麦长管蚜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8 20:53
  麦长管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是危害我国麦类作物的优势种之一。为明确阿维·吡虫啉、氯氟·吡虫啉两种复配剂以及氟啶虫胺腈对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应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亚致死浓度LC10、LC20、LC30对麦长管蚜F0代和F1代生命表参数的影响,测定了其体内解毒酶CarE、GSTs、靶标酶AchE以及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为农业生产上合理控制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9种药剂对麦长管蚜的毒力测定以及亚致死剂量的确定应用浸虫法测定了9种药剂对麦长管蚜的毒力水平。结果显示,LC50由高到低排序为20%吡虫啉可溶液剂>20%噻虫胺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9%高氯氟·噻虫悬浮剂>3.2%阿维菌素乳油>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3.15%阿维·吡虫啉乳油。吡虫啉触杀毒性最弱,LC...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种药剂对麦长管蚜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3 种药剂亚致死浓度对麦长管蚜 F1代成蚜存活率的影响

致死浓度,吡虫啉,酶活性


如图4-1所示,三个亚致死浓度的阿维·吡虫啉处理麦长管蚜,蚜虫体内SOD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P<0.05)。阿维·吡虫啉LC10处理麦长管蚜后,其体内SOD活性在2h就已经上升到18.67 U/g,显著高于LC20、LC30处理和对照(P<0.05),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21.37 U/g,酶活性从2~48 h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C10处理各时间点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与LC20、LC30(P<0.05);LC20处理在2 h的时候酶活达到15.92 U/g,显著低于LC10处理,之后稍有所下降,在6 h达到最低值14.77 U/g,往后酶活性开始上升,在12 h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17.67 U/g,显著低于LC10处理的酶活最大值(P<0.05),12 h后便又开始逐步下降,整体呈现降低-升高-降低趋势;LC30处理初始酶活相比其他两个处理较低,2 h酶活性13.44 U/g,显著低于LC10和LC20处理(P<0.05),在6 h已达到最大值14.98U/g,是三个处理里面最早达到酶活高峰的处理,6 h后酶活便开始逐步下降,在48 h达到酶活最低值12.52 U/g,显著低于LC10和LC20处理(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酶活性在48 h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三个处理里面LC10浓度对麦长管蚜SOD的影响最大,对SOD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1.2 阿维·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麦长管蚜POD的影响

致死浓度,吡虫啉,酶活性


如图4-2所示,三个亚致死浓度的阿维·吡虫啉处理麦长管蚜,蚜虫体内POD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P<0.05)。阿维·吡虫啉LC30处理麦长管蚜后,6 h、24 h其体内POD酶活性分别出现两次高峰,24 h达到最大值804.97 U/g,酶活性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2 h酶活性最低,为606.65 U/g;LC20处理2 h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LC10处理,在2 h-6 h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酶活性在12 h出现高峰,显著高于12 h其他两个处理的酶活性,酶活先上升后下降,在48 h酶活达到最低点567.82 U/g,与2 h、6 h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LC10处理各时间段酶活显著低于LC20与LC30处理(P<0.05),且各时间点酶活性差不多,基本趋于稳定;三个处理酶活性最低点48 h,酶活性依然均显著大于对照(P<0.05)。整体来看,对麦长管蚜POD酶活性影响最大的是LC30处理,可以显著促进酶活性的上升,对LC10处理影响最小。2.1.3 阿维·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麦长管蚜CAT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麦蚜及植物病毒胁迫下小麦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J]. 张弛,孟琳钦,苏丹,仝则乾,胡祖庆.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3)
[2]氟啶虫胺腈和噻虫啉对烟蚜的毒力及温度效应[J]. 兰亦全,陈丁丁.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7)
[3]十大新烟碱类杀虫剂在我国的登记作物[J]. 刘刚.  农药市场信息. 2019(16)
[4]十大新烟碱类杀虫剂在我国的登记作物[J]. 刘刚.  农药市场信息. 2019 (16)
[5]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和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J]. 彭建红,李耀发,高占林,党志红,安静杰,潘文亮.  植物保护. 2019(04)
[6]氟啶虫胺腈等7种杀虫剂对西瓜蚜虫防效比较[J]. 高德良,庄占兴,宋化稳,庄治国,范金勇,于伟丽.  长江蔬菜. 2019(14)
[7]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及解毒酶活力分析[J]. 沈登荣,何超,袁盛勇,田学军,李珣,张宏瑞.  西北农业学报. 2019(07)
[8]双减项目落地,引领南方生态绿洲行——记南方地区设施蔬菜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观摩研讨会[J]. 杜佳晨.  长江蔬菜. 2019(11)
[9]啶虫脒亚致死剂量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孔利利,崔春利,张廷伟,彭怡,魏雪娟,冯和鹏,张举文.  中国植保导刊. 2019(04)
[10]阿维菌素与3种化学杀虫剂复配对麦二叉蚜的联合毒力[J]. 董文阳,王超杰,桑梦科,苏栩,陈爽,朱振西,陈锡岭,张百重.  植物保护. 2019(02)

博士论文
[1]大豆蚜对吡虫啉的抗性监测及抗性机理研究[D]. 杨帅.东北农业大学 2012
[2]桔全爪螨对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及其酯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何恒果.西南大学 2010
[3]两种麦蚜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 陈茂华.南京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吡虫啉等杀虫剂对中华通草蛉急性毒性及亚致死效应研究[D]. 单银雪.山东农业大学 2019
[2]三种农药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效应评估[D]. 刘沁雨.浙江农林大学 2019
[3]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和棉蚜的拒食作用[D]. 彭建红.河北农业大学 2018
[4]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环境残留及风险评价研究[D]. 李喆.浙江工业大学 2017
[5]麦蚜与天敌的时空分布动态及杀虫剂对麦蚜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的研究[D]. 李文强.山东农业大学 2017
[6]亚致死浓度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生殖的影响[D]. 陆炜炜.扬州大学 2017
[7]大凌河流域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D]. 王君君.大连海事大学 2017
[8]禾谷缢管蚜抗药性及呋虫胺对其亚致死效应研究[D]. 刘燕承.四川农业大学 2016
[9]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毒性评价及亚致死效应[D]. 季守民.山东农业大学 2015
[10]长期紫外胁迫对麦长管蚜生态学参数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D]. 周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29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529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a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