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红松幼苗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
发布时间:2022-02-12 13:11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由于长期的自然与人为干扰,目前原始阔叶红松林所剩无几,多数森林退化为次生林,并在次生林采伐后人工栽植红松形成红松人工林。随着红松结实年龄的不断增加,在正常采摘松籽的情况下,红松人工林周边出现大量的萌生红松幼苗,但未见红松幼苗发育成幼树。为了探明影响红松幼苗的更新能力,本研究选取辽宁东部山区典型红松人工林周边毗邻的三种不同林型(新造林地、落叶松林、阔叶林),以林内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为研究对象,分析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生长分布、生存情况、龄级结构、种群动态与空间格局等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三种不同林型中,阔叶林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数量最多,其次是落叶松林,新造林地内最少;且随着与红松人工林距离的增加,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数量不断减少,最远分布到距离红松人工林600 m。(2)三种不同林型内天然更新的Ⅰ、Ⅱ、Ⅲ龄级红松幼苗数量最多,且主要集中分布在距离红松人工林0-50 m范围内,而Ⅶ、Ⅷ龄级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数量稀少,分布无规律性。(3)三种不同林型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年龄结构呈“∩”型左偏态分布,前期幼苗数量较多,后期不断减少,为明显的衰退型。(...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样地分布图
第三章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数量特征22图3-1三种林型下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数量与分布Figure3-1ThequantityofnaturalPinuskoraiensisseedingsinnewplantingarea3.2.2不同距离下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数量随着与红松人工林距离的不断增加,毗邻的三种林型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数量不数减少(图3-2),其中0-50m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数量最多。红松幼苗数量在新造林地内随着距离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尤其在0-150m内红松幼苗的数量骤降,之后下降的速度逐渐减缓,在400m、550m处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数量又有所增多;在落叶松林内在0-400m内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相对于新造林地而言,下降的速率很缓慢,在400m以后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数量又有所增加;而阔叶林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数量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图3-2三种林型不同距离下红松幼苗的数量和分布(%)Figure3-2ThequantityofnaturalPinuskoraiensisseedingsatdifferentdistancesinnewplantingarea3.2.3不同龄级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在不同林型内的分布距离依据龄级下红松幼苗数量的分布情况,可明确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在距离红松人工林不同位置的存活情况。与红松人工林毗邻的新造林地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主要集中分布在距离红松人工林0-50m内,主要以Ⅰ-Ⅳ龄级幼苗居多;其次是在500-550m(Ⅱ、Ⅲ龄级)、350-400m(Ⅱ、Ⅲ和Ⅵ龄级)有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分布,而较高龄级的红松幼苗数量较少,在100-200m有2株Ⅶ龄级红松幼苗(图3-3)。与红松人工林毗邻的落叶松林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主要集中分布在距离红松人工林0-200m内,主要以Ⅰ-Ⅳ龄级幼苗居多;其次是在400-500m(Ⅰ-Ⅳ龄级)、500-550m(Ⅰ和Ⅲ龄级)有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分布,而较高龄级的红松幼苗数量较少,如Ⅵ龄级(250-300m)和Ⅷ龄级(400-450m)的红松幼苗密度仅为7株/ha,而Ⅴ、Ⅶ龄级红松幼苗均不存在(图3-4)。红松人工林毗邻的阔叶林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主要集中分布在距离红松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荒漠草原不同土壤条件下猪毛蒿幼苗种群的点格局分析[J]. 李月飞,陈林,李学斌,张义凡,苏莹. 生态学报. 2019(17)
[2]Effect of thinning intensity on tree growth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seed and cone production in a Pinus koraiensis plantation[J]. Thanh Tuan Nguyen,Dinh Tien Tai,Peng Zhang,Muhammad Razaq,Hai-Long She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9(03)
[3]关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展望——基于40年建设综合评估结果[J]. 朱教君,郑晓. 生态学杂志. 2019(05)
[4]红松人工林和相邻次生林林下红松天然更新种群格局分析[J]. 王琴香,沈海龙,和春庭,Nguyen Thanh Tuan. 森林工程. 2018(02)
[5]根植森林生态研究与试验示范,支撑东北森林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J]. 朱教君,闫巧玲,于立忠,张金鑫,杨凯,高添.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01)
[6]长白山濒危植物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种群数量特征与动态分析[J]. 金慧,赵莹,尹航,秦立武,刘丽杰,王超,贾翔,李冰岩. 生态学杂志. 2017(11)
[7]次生林冠下红松更新对光环境适应的研究进展[J]. 刘胜利. 辽宁林业科技. 2017(04)
[8]红松林天然更新对连续小梯度海拔变化的响应[J]. 张凡兵,龙婷,金文斌,李景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5)
[9]长白山臭冷杉种群结构与动态[J]. 滕毅,张青,亢新刚,杨英军,王全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3)
[10]孑遗植物新疆野苹果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J]. 刘忠权,董合干,梁巧玲,陈卫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10)
博士论文
[1]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 刘林馨.东北林业大学 2012
[2]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D]. 常新华.北京林业大学 2009
[3]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空间结构研究[D]. 夏富才.北京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更新与生长规律[D]. 张国春.北京林业大学 2011
[2]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窗光强异质性对主要树种幼树光合作用的影响[D]. 王卓.北京林业大学 2009
[3]红松种子蛋白提取与生理功能研究[D]. 杨立宾.东北林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21781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样地分布图
第三章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数量特征22图3-1三种林型下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数量与分布Figure3-1ThequantityofnaturalPinuskoraiensisseedingsinnewplantingarea3.2.2不同距离下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数量随着与红松人工林距离的不断增加,毗邻的三种林型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数量不数减少(图3-2),其中0-50m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数量最多。红松幼苗数量在新造林地内随着距离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尤其在0-150m内红松幼苗的数量骤降,之后下降的速度逐渐减缓,在400m、550m处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数量又有所增多;在落叶松林内在0-400m内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相对于新造林地而言,下降的速率很缓慢,在400m以后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数量又有所增加;而阔叶林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数量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图3-2三种林型不同距离下红松幼苗的数量和分布(%)Figure3-2ThequantityofnaturalPinuskoraiensisseedingsatdifferentdistancesinnewplantingarea3.2.3不同龄级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在不同林型内的分布距离依据龄级下红松幼苗数量的分布情况,可明确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在距离红松人工林不同位置的存活情况。与红松人工林毗邻的新造林地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主要集中分布在距离红松人工林0-50m内,主要以Ⅰ-Ⅳ龄级幼苗居多;其次是在500-550m(Ⅱ、Ⅲ龄级)、350-400m(Ⅱ、Ⅲ和Ⅵ龄级)有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分布,而较高龄级的红松幼苗数量较少,在100-200m有2株Ⅶ龄级红松幼苗(图3-3)。与红松人工林毗邻的落叶松林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主要集中分布在距离红松人工林0-200m内,主要以Ⅰ-Ⅳ龄级幼苗居多;其次是在400-500m(Ⅰ-Ⅳ龄级)、500-550m(Ⅰ和Ⅲ龄级)有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分布,而较高龄级的红松幼苗数量较少,如Ⅵ龄级(250-300m)和Ⅷ龄级(400-450m)的红松幼苗密度仅为7株/ha,而Ⅴ、Ⅶ龄级红松幼苗均不存在(图3-4)。红松人工林毗邻的阔叶林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主要集中分布在距离红松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荒漠草原不同土壤条件下猪毛蒿幼苗种群的点格局分析[J]. 李月飞,陈林,李学斌,张义凡,苏莹. 生态学报. 2019(17)
[2]Effect of thinning intensity on tree growth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seed and cone production in a Pinus koraiensis plantation[J]. Thanh Tuan Nguyen,Dinh Tien Tai,Peng Zhang,Muhammad Razaq,Hai-Long She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9(03)
[3]关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展望——基于40年建设综合评估结果[J]. 朱教君,郑晓. 生态学杂志. 2019(05)
[4]红松人工林和相邻次生林林下红松天然更新种群格局分析[J]. 王琴香,沈海龙,和春庭,Nguyen Thanh Tuan. 森林工程. 2018(02)
[5]根植森林生态研究与试验示范,支撑东北森林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J]. 朱教君,闫巧玲,于立忠,张金鑫,杨凯,高添.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01)
[6]长白山濒危植物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种群数量特征与动态分析[J]. 金慧,赵莹,尹航,秦立武,刘丽杰,王超,贾翔,李冰岩. 生态学杂志. 2017(11)
[7]次生林冠下红松更新对光环境适应的研究进展[J]. 刘胜利. 辽宁林业科技. 2017(04)
[8]红松林天然更新对连续小梯度海拔变化的响应[J]. 张凡兵,龙婷,金文斌,李景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5)
[9]长白山臭冷杉种群结构与动态[J]. 滕毅,张青,亢新刚,杨英军,王全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3)
[10]孑遗植物新疆野苹果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J]. 刘忠权,董合干,梁巧玲,陈卫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10)
博士论文
[1]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 刘林馨.东北林业大学 2012
[2]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D]. 常新华.北京林业大学 2009
[3]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空间结构研究[D]. 夏富才.北京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更新与生长规律[D]. 张国春.北京林业大学 2011
[2]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窗光强异质性对主要树种幼树光合作用的影响[D]. 王卓.北京林业大学 2009
[3]红松种子蛋白提取与生理功能研究[D]. 杨立宾.东北林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21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62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