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根际土壤稳定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其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1 05:42
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焦巴拿马病、黄叶病,是由古巴专化型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侵染而引起,破坏维管束并导致植株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和典型的土传病害,严重威胁着香蕉产业的发展和安全。生物防治以其高效、安全、绿色等优良特点,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香蕉枯萎病防治方法。生物防治主要是以拮抗微生物为生防源,培养后用于染病植株,然单株拮抗菌施入土壤后,很难在土壤中争夺到生态位并定殖,大部分拮抗菌都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因此,研究将拮抗菌与有机肥结合,构建复合微生物菌群、分析群落结构稳定性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香蕉枯萎病防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主要从功能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稳定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群落结构分析;微生物菌群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促生效应;以及微生物菌群发酵液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四个方面为出发点,构建对香蕉枯萎病防控效果最优的稳定微生物菌群。 1)以香蕉根际土壤为基础试验材料,经过分离与筛选,总共获得248株功能菌,其中98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拮抗作用。挑选一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有高效拮抗作用的功能菌M3-4...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上篇 研究综述
第一章 香蕉枯萎病及防治研究进展
1 香蕉枯萎病发生及危害
2 香蕉枯萎病防治研究进展
2.1 抗病品种的选育
2.2 香蕉枯萎病的化学防治
2.3 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
3 微生物菌群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3.1 生态位竞争
3.2 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3.3 拮抗作用
3.4 重寄生作用
4 复合微生物菌群和有机肥相结合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微生物菌群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1 传统生物平板纯培养法
2 BIOLOG微平板分析法
3 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
4 T-RFLP分析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5 T-RFLP分析技术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下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香蕉根际土壤功能菌的筛选鉴定及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功能菌的分离筛选
1.3 功能菌的分类鉴定
1.4 功能菌拮抗活性评价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功能菌的筛选
2.2 功能菌M3-4的分类鉴定
2.3 菌株抑菌活性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稳定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群落结构动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菌株共生性试验
1.3 菌群的构建及发酵液制备
1.4 基于T-RFLP技术构建菌群群落结构动态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菌株共生性筛选
2.2 群落多样性T-RFLP动态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微生物菌群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促生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盆栽试验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不同处理香蕉植株抗病相关酶活性测定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及防控效果的影响
2.2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叶片叶绿色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生理指标的影响
2.4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株高的影响
2.5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茎粗的影响
2.6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生物量的的影响
2.7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苗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4 结果
第四章 微生物菌群发酵液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盆栽试验
1.3 基于T-RFLP方法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1.4 T-RFLP图谱与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T-RFLP分析
2.2 微生物菌群发酵液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3 不同微生物菌群发酵液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2.4 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比较
3 讨论
4 结果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之处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
本文编号:3759307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上篇 研究综述
第一章 香蕉枯萎病及防治研究进展
1 香蕉枯萎病发生及危害
2 香蕉枯萎病防治研究进展
2.1 抗病品种的选育
2.2 香蕉枯萎病的化学防治
2.3 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
3 微生物菌群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3.1 生态位竞争
3.2 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3.3 拮抗作用
3.4 重寄生作用
4 复合微生物菌群和有机肥相结合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微生物菌群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1 传统生物平板纯培养法
2 BIOLOG微平板分析法
3 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
4 T-RFLP分析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5 T-RFLP分析技术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下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香蕉根际土壤功能菌的筛选鉴定及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功能菌的分离筛选
1.3 功能菌的分类鉴定
1.4 功能菌拮抗活性评价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功能菌的筛选
2.2 功能菌M3-4的分类鉴定
2.3 菌株抑菌活性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稳定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群落结构动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菌株共生性试验
1.3 菌群的构建及发酵液制备
1.4 基于T-RFLP技术构建菌群群落结构动态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菌株共生性筛选
2.2 群落多样性T-RFLP动态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微生物菌群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促生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盆栽试验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不同处理香蕉植株抗病相关酶活性测定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及防控效果的影响
2.2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叶片叶绿色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生理指标的影响
2.4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株高的影响
2.5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茎粗的影响
2.6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生物量的的影响
2.7 不同菌群发酵液处理对香蕉苗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4 结果
第四章 微生物菌群发酵液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盆栽试验
1.3 基于T-RFLP方法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1.4 T-RFLP图谱与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T-RFLP分析
2.2 微生物菌群发酵液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3 不同微生物菌群发酵液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2.4 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比较
3 讨论
4 结果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之处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
本文编号:3759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759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