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火烧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4 11:33
林火作为大兴安岭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干扰之一,林火的发生深刻影响着大兴安岭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林火干扰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轨迹,是重塑森林生态景观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林火烈度作为评价林火大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的演替和恢复。1998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标志着人类对于森林的干扰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但是这种干扰产生的后果目前还不得而知。同时伴随着近几十年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也使得森林生态系统越发的脆弱和敏感,人类的干扰(天保工程)与气候的变化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体现在林火烈度的改变。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火险区域划分、过火区域制图、火后植被监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的作用,本研究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卫星获取到的大兴安岭地区1988-2009年landsat5 TM数据,结合大兴安岭地区防火办公室获取的1988-2009年地面火烧信息,绘制大兴安岭地区1988-2009火烧时空格局分布图,并提取火烧数据的NBR指数及dNBR指数,根据最适宜大兴安岭地区dNBR取值范围(0.265-0.665)确定该地区林火烈度,将...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遥感技术在林火领域的发展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植被类型
2.2 研究方法
2.2.1 技术路线图
2.2.2 数据收集
第3章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数据提取
3.1 遥感数据的处理
3.1.1 多光谱数据的组建
3.1.2 遥感影像的镶嵌和剪裁
3.2 地面火烧数据处理
3.3 大兴安岭地区火斑的提取
第4章 大兴安岭地区林火烈度计算
4.1 归一化燃烧指数(Normalized Burn Ratio,NBR)计算
4.2 差分归一化燃烧指数(differenced Normalized Burn Ratio,dNBR)的计算
4.3 林火烈度阈值的判定
第5章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时间格局分析
5.1 林火发生次数
5.2 林火过火面积
5.3 林火烈度占比
5.4 林火烈度差异性分析
5.5 结果与讨论
第6章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空间格局分析
6.1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林火发生的原因
6.2.2 林火发生的空间特征
6.3 结果与讨论
第7章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驱动力分析
7.1 研究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气象数据处理
7.2.2 气象数据与林火烈度相关性分析
7.2.3 气象数据88-98和99-09 差异性分析
7.2.4 大兴安岭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以呼玛站为例)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天保工程对于林火烈度变化的影响
7.3.2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驱动力分析
7.3.3 气候变化下未来林火发展趋势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82004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遥感技术在林火领域的发展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植被类型
2.2 研究方法
2.2.1 技术路线图
2.2.2 数据收集
第3章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数据提取
3.1 遥感数据的处理
3.1.1 多光谱数据的组建
3.1.2 遥感影像的镶嵌和剪裁
3.2 地面火烧数据处理
3.3 大兴安岭地区火斑的提取
第4章 大兴安岭地区林火烈度计算
4.1 归一化燃烧指数(Normalized Burn Ratio,NBR)计算
4.2 差分归一化燃烧指数(differenced Normalized Burn Ratio,dNBR)的计算
4.3 林火烈度阈值的判定
第5章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时间格局分析
5.1 林火发生次数
5.2 林火过火面积
5.3 林火烈度占比
5.4 林火烈度差异性分析
5.5 结果与讨论
第6章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空间格局分析
6.1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林火发生的原因
6.2.2 林火发生的空间特征
6.3 结果与讨论
第7章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驱动力分析
7.1 研究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气象数据处理
7.2.2 气象数据与林火烈度相关性分析
7.2.3 气象数据88-98和99-09 差异性分析
7.2.4 大兴安岭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以呼玛站为例)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天保工程对于林火烈度变化的影响
7.3.2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驱动力分析
7.3.3 气候变化下未来林火发展趋势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82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78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