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分析和对两种杀菌剂敏感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3-04-07 21:45
马铃薯作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对一个国家的影响非常重大。自19世纪爱尔兰饥荒之后,人们对马铃薯,尤其是马铃薯晚疫病的关注度一直很高涨。马铃薯晚疫病是由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引起的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卵菌病害。马铃薯晚疫病菌(P. infestans)抗药性的出现及其日趋严重的现象是焦点之一。在试验中,选择中国境内7个不同采集地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南宁、福州、宁德、定西、固原、曲靖、安顺),每个群体20株菌株,共140株,测定了中国境内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致病力以及其对嘧菌酯和异丙菌胺的敏感性,结果如下:1.利用离体叶片接种菌饼的方法测定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结果显示其接种后均能引起马铃薯叶片发病,不同马铃薯病原菌菌株潜伏期有差异,不同群体所致菌斑面积差异显著(p=0.013)。说明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差异与地理来源有关系;2.嘧菌酯(azoxystrobin)是一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即QoI类杀菌剂,本试验利用同质园原理测定马铃薯晚疫病菌对0.01、0.05、0.10和0.15ug/ml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相同浓度下马铃薯晚...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1.1.1 抗病品种推广
1.1.2 药剂控制研究现状
1.1.3 田间管理
1.2 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研究现状
1.2.1 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的研究现状
1.2.2 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现状
1.2.3 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区域分化研究现状
1.3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分析现状
1.3.1 QoI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1.3.2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
1.3.3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抗性机制研究
1.4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异丙菌胺敏感性测定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制作
2.1.3 病原菌的采集
2.1.4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和鉴定
2.1.5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保存
2.1.6 菌株活化
2.1.7 接种菌株
2.1.8 侵染面积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七个群体发病情况随时间的变化
2.2.2 马铃薯晚疫病菌七个群体致病力比较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抗敏感性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菌株
3.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3 胭脂红染料黑麦培养基及含嘧菌酯平板的制作
3.1.4 供试药剂
3.1.5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水杨肟酸(SHAM)敏感性的测定
3.1.6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的测定
3.1.7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马铃薯晚疫病菌在不同浓度下的生长率频率分布
3.2.2 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和群体对嘧菌酯敏感性差异
3.2.3 嘧菌酯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测定(EC50)
3.2.4 马铃薯病原菌群体在不同嘧菌酯浓度下相对生长率与基因多样性以及EC50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5 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脂敏感性的差异
3.2.6 QST与FST之间的联系和比较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异丙菌胺敏感性测定
4.1 材料
4.1.1 供试菌株
4.1.2 主要仪器
4.1.3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选择菌株
4.2.2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异丙菌胺敏感性的测定
4.2.3 数量性状方差裂解和群体分化(QST)程度的评估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敏感性分析
4.3.2 马铃薯晚疫病菌在相同异丙菌胺浓度下相对生长率的方差分析
4.3.3 相同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在不同异丙菌胺浓度下相对生长率频率分布
4.3.4 相同马铃薯晚疫菌群体在不同异丙菌胺浓度下相对生长率方差分析
4.3.5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表1
附录表2
附录表3
附录表4
致谢
本文编号:3785380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1.1.1 抗病品种推广
1.1.2 药剂控制研究现状
1.1.3 田间管理
1.2 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研究现状
1.2.1 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的研究现状
1.2.2 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现状
1.2.3 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区域分化研究现状
1.3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分析现状
1.3.1 QoI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1.3.2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
1.3.3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抗性机制研究
1.4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异丙菌胺敏感性测定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制作
2.1.3 病原菌的采集
2.1.4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和鉴定
2.1.5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保存
2.1.6 菌株活化
2.1.7 接种菌株
2.1.8 侵染面积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七个群体发病情况随时间的变化
2.2.2 马铃薯晚疫病菌七个群体致病力比较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抗敏感性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菌株
3.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3 胭脂红染料黑麦培养基及含嘧菌酯平板的制作
3.1.4 供试药剂
3.1.5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水杨肟酸(SHAM)敏感性的测定
3.1.6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的测定
3.1.7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马铃薯晚疫病菌在不同浓度下的生长率频率分布
3.2.2 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和群体对嘧菌酯敏感性差异
3.2.3 嘧菌酯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测定(EC50)
3.2.4 马铃薯病原菌群体在不同嘧菌酯浓度下相对生长率与基因多样性以及EC50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5 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脂敏感性的差异
3.2.6 QST与FST之间的联系和比较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异丙菌胺敏感性测定
4.1 材料
4.1.1 供试菌株
4.1.2 主要仪器
4.1.3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选择菌株
4.2.2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异丙菌胺敏感性的测定
4.2.3 数量性状方差裂解和群体分化(QST)程度的评估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敏感性分析
4.3.2 马铃薯晚疫病菌在相同异丙菌胺浓度下相对生长率的方差分析
4.3.3 相同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在不同异丙菌胺浓度下相对生长率频率分布
4.3.4 相同马铃薯晚疫菌群体在不同异丙菌胺浓度下相对生长率方差分析
4.3.5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表1
附录表2
附录表3
附录表4
致谢
本文编号:3785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78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