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抛机清土装置的仿真分析
本文关键词:翻抛机清土装置的仿真分析
【摘要】:翻抛机是一种将物料翻动、搅拌的机器,用于有机肥的生产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清土装置是翻抛机行走轨道优化器,用于清理行走轨道物料。本文主要针对翻抛机清土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利用虚拟仿真与数值分析的方法完成清土装置的可行性设计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1)通过对铲体类结构的比较和推雪铲避障原理的借鉴,针对清土装置避障不足容易卡死损坏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利用创新型思维对清土装置进行方案设计,选取几种方案进行简单分析和比较,确定以内置避障式清土装置为分析研究对象,分析其清土、避障和清土避障三种工况下的运动原理和四连杆机构的数学模型,然后在SolidWorks软件下建立清土装置装配体模型,其中包括铲体和支架模型的建立,重点在于对铲体犁体曲面的成型。(2)对翻抛机清土装置在三种工况下工作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得到仿真数据和边界条件,对清土装置仿真模型进行边界条件设置,特别在于仿真约束和零部件接触的设置,运行仿真并分别获得三种工况下的位移、速度、作用力等要素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分析比较,以计算的清土功率数值和清土能量损耗比较仿真数据,从曲线数据的范围和功率的损耗的可以验证运动结构的可行性,并且以其运动规律作为气弹簧和液压缸参数选取的依据。(3)最后选取对清土装置的铲体的单独分析和在装配环境下对装配体的分析进行比较,获得铲体应力、应变的数值大小,找出位于铲体连接板处应力薄弱点位于连接板处,并且比较装配体分析结果验证了连接板处的应力分布趋向均匀,说明了在装配模型下接触的模拟和受力分析对清土装置的分析更加适用,从整体装配体层面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改进结构生产样品,经实践验证结构合理可靠。本文结合虚拟样机技术、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理论对清土装置进行仿真设计,主要完成清土装置避障原理的设计及方案比较、运动仿真及功率损耗的分析和装配体的有限元分析,工作的方法和所得数据对清土装置后续的改进及有机肥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关键词】:清土装置 结构设计 运动学仿真 有限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224.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翻抛机研究现状9-10
- 1.2.2 清土装置研究现状10-13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5
- 1.3.1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虚拟原型样机理论及软件平台15-24
- 2.1 虚拟原型技术理论15-18
- 2.1.1 虚拟原型技术的基本原理15-16
- 2.1.2 虚拟原型技术的优势16-17
- 2.1.3 数字化功能样机虚拟产品开发17-18
- 2.2 有限元法简介18-20
- 2.2.1 有限元法常用计算方法18-19
- 2.2.2 有限元法的基本求解步骤19-20
- 2.3 solidworks软件简介20-22
- 2.3.1 SolidWorks软件特点20-21
- 2.3.2 仿真功能介绍21-22
- 2.4 SolidWorks Motion中运动方程积分22-23
- 2.4.1 积分器类型22
- 2.4.2 微分-代数方程求解算法22-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翻抛机清土装置结构设计和三维模型的建立24-34
- 3.1 全液压履带式翻抛机结构24-25
- 3.2 清土装置结构设计25-31
- 3.2.1 推雪铲避障机构分析25-27
- 3.2.2 清土装置结构设计方案分析比较27-31
- 3.3 清土装置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建立31-33
- 3.3.1 清土装置工作原理31-32
- 3.3.2 导杆机构数学模型建立32-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清土装置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34-50
- 4.1 基于solidworks的清土装置三维模型建立34-36
- 4.1.1 铲体梨体曲面参数化建模34-35
- 4.1.2 清土装置装配模型35-36
- 4.2 清土装置动力学仿真分析36-48
- 4.2.1 清土装置仿真模型处理36-37
- 4.2.2 清土装置工作压力测试与计算37-39
- 4.2.3 清土工况仿真分析39-42
- 4.2.4 避障工况仿真分析42-44
- 4.2.5 清土与避障混合工况仿真分析44-48
- 4.3 清土功率48-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清土装置有限元分析50-64
- 5.1 清土装置铲体零件分析50-55
- 5.1.1 铲体有限元模型建立50-51
- 5.1.2 结果分析51-55
- 5.2 装配体分析的优势55-56
- 5.3 清土装置装配体有限元模型建立56-58
- 5.3.1 装配体模型简化56
- 5.3.2 材料设定以及接触处理56-57
- 5.3.3 约束与载荷57
- 5.3.4 网格单元类型设定57-58
- 5.4 装配体仿真结果分析58-63
- 5.4.1 清土工况59-61
- 5.4.2 避障工况61-62
- 5.4.3 清土避障混合工况62-63
- 5.5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结论64-66
- 6.1 结论64-65
- 6.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6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利超;钱桦;肖爱平;;大棚喷雾作业机器人底盘的设计与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2 尹建军;武传宇;Yang Simon X;Gauri S Mittal;毛罕平;;番茄采摘机器人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12期
3 陈善峰;尹建军;王玉飞;杨自栋;;果实采摘机械手多关节求解方法与避障规划[J];农机化研究;2012年07期
4 周宏威;孙丽萍;戴亮霞;郭婷婷;;木材加工车间清洁机器人的动态避障路径规划[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5 杨磊;孙赛赛;;层次化芯片设计中的Slew违规避障修正方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戈志勇;陈树人;王新忠;;神经网络在果蔬收获机器人机械臂避障路径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7年02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世军;韩立伟;杨宏斌;王力;;基于雷达的无人车路径规划与避障研究[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丁锐;喻俊志;杨清海;谭民;;基于红外传感器的两栖机器人智能避障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3 徐红丽;封锡盛;;基于事件反馈监控的AUV模糊避障方法研究[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吴倚龙;韦洋;郝卫东;;移动机器人导航和避障系统硬件的设计[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军;钟志军;黄心汉;;两轮小车避障控制的仿真研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吕春峰;朱建平;;Dijkstra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避障中的应用[A];全国炼钢连铸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淼;汪懋华;林建涵;姚岚;;移动机器人超声波测距与避障系统的试验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8 刘征宇;夏海;毕翔;张利;;嵌入式技术在多功能小车设计中的应用[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胡加齐;墨西哥发明盲人电子避障装置[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本报记者 柳艳芳;让学生感受创造的魅力[N];天津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姚玉峰;8自由度轮式移动操作机避障能力及其运动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姚立健;茄子收获机器人视觉系统和机械臂避障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戴光明;避障路径规划的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范红;智能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避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李寿涛;基于行为的智能体避障控制以及动态协作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远春;未知环境下多智能体协作避障方法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刘宗来;离子型稀土矿掘进选矿一体机掘进路径设计及避障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煜;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无人车避障导航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殷林飞;多飞行器编队三维避障算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5 陆薇;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模糊避障算法仿真[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车辆避障中的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周钰雨;未知环境条件下机器人的避障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8 杨维;基于单目视觉的旋翼无人机自主避障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9 吕丹丹;适用于小型智能车的行驶路况评价及自主避障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韩信;基于双目视觉的轮式机器人动态避障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12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91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