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品格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要素构成新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专业论文资料, 搜索论文、 发表论文,代写论文网为你解忧愁!详情请咨询我们客服。
获取免费的论文资料? 欢迎您,提交你的论文要求,获取免费的帮助
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概念及其必要性
1.1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概念
1.1.1 道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观念上层建筑。道德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产生是以现实的社会需求为基础的,道德的变化也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引起的。在调节人际关系中,道德与法律有着显著的区别。首先表现在道德与法律的调节手段。法律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与原则具有强制性,它是以国家机器为依据的,它通过明确的条文规定人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做。道德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时,所体现的是一种内在渗透力,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等作为手段,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道德的调节往往具有深远的影响性,即使是法律的强制性最终也是需要内化的道德才能够真正的达到调节的目的。其次道德与法律的评价标准不同。法律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它所追求的是‘真’。道德则是‘真’与‘善’的统一,道德也追求‘真’,可以说‘真’是道德的底线,道德判断是以真为基础的。但是道德更强的‘善’,道德所强调的‘善’是永恒的,也就是‘真’的集合,是在道德中每一个独立的主体的‘真’的集合。再次,引起道德与法律变化的原因不同。法律的变化往往因为政权的更迭而改变,,具有突变性。而道德的改变则具有相对独立性,道德的改变或滞后于或超前于社会的发展。
.............................
1.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和目标
1.2.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
主体的概念本源自哲学范畴,把主体的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也不是司空见怪的事情,而笔者试图将主体的概念引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希望可以借此丰富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体的认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问题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主体问题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因为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环节中:主体、客体、环体、介体,主体是最具有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效果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发挥主体作用。林伯海、周至涯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要素构成新探》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分为三类,一是导向性主体、二是主动性主体、三是受动性主体。
① 笔者认为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主体有以下三部分构成的。他们是:引领性主体,实施性主体,接受性主体。笔者认为使用引领性主体一词,能够更加恰当的说明这一主体所具有的引导与统领性作用。‘导向’主要侧重引导,具有说服力的倾向;而‘引领’一词则不仅具有引导,更根据有统领的倾向。具体而言,使用‘引领性主体’能够确切的说明这一主体既具有内在的说服力,又具有外在的强制性。所谓的引领性主体是指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起着引领性作用的主体,引领性作用主要包括:确定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与方向,规定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宏观内容与目标。在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引领性主体主要包括法人与自然人,具体是指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相关的领导人以及负责人。
..............................
2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分析
2.1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主流与问题
2.1.1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基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当今时代人们处于信息化社会之中,网络的出现对传统社会的观念与价值取向以及行为选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的群体,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尤为突出。任何事物对人的影响都具有两面性,既具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又具有消极落后的一面,如何趋利避害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首先明了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有哪些影响以及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具体的道德情况如何。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道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的发展性表现主要体现三方面:一,强化了大学生平等、互相尊重的意识。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与其他网络主体都是平等的,血缘联系、地域联系被彻底打破。传统的联系方式面临着网络的挑战,一切都在网络中得到重建,而这种重建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的平等、互相尊重的意识。二,凸显了开放、竞争的意识。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成为一种资源,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本身的共享性使得网络具有开放性与竞争性的特点。大学生在网络中能够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这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进而提高了大学生的竞争力。拥有网络、拥有信息资源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也为日后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支持。
.............................
2.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成绩
2.2.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相对丰富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本质目标体现,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等内容,比如就目前而言,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教育。就这一点而言社会生活的变化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变化体现了教育的与时俱进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网络道德教育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
目前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在体现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体现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所谓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即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广泛性是指教育内容的广泛化,可以包括思想、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多样性是指教育内容的一元性与多样化共存,一元性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大的前提,多样化就是指包括中华传统美德、国外优秀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2.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式与手段具有多样化与趣味化的特征
网络的普及与应用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手段与形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所带来的硬件设施的改善,以及信息普及下的多种有益资源是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传统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是板书、书本材料、报告会等形式,而目前一方面传统的网络道德手段与形式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新的手段与形式也随之出现。
........................
2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分析...................14
2.1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主流与问题 ...............................................14
2.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成绩 ..................................................17
2.3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 ..................................................19
3 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22
3.1 明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 ...........................................22
3.1.1 灌输与引导结合 ..................................................................22
3.1.2 适应与超越结合 .................................................................23
3.1.3 他律与自律结合 .................................................................23
3.1.4 虚拟与现实结合 .................................................................23
3.2 发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作用 .................................. 24
3.2.1 引领性主体的引导与统领性作用 ....................................... 24
3.2.2 实施性主体的实践性作用 ...................................................25
3.2.3 接受性主体的自觉性作用 ..................................................26
3.3 充实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28
3.3.1 传统美德教育 ....................................................................28
3.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9
3.3.3 网络法律法规教育 .............................................................29
3.3.4 心理健康教育 ....................................................................30
3.4 拓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31
................................
3 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3.1 明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是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所应该遵循的原则。确定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原则的依据应该是:接受性主体的成长规律与网络道德教育的规律。确定原则应该依据接受性主体的成长规律,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原则切实的为接受性主体服务,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所实施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真正的达到预期效果。确定原则应该依据网络道德教育的规律,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只有如此才能促进接受性主体的网络道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法与原则的选定也是由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性主体确定的,实施性主体是具体的实践者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特殊性。就此而言在确定大学生网络道德原则与方法的方面,实践者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可以根据大学生在网络中的特点与现实情况实事求是而又不失时机的制定实施的原则以及具体的方法,这是确定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的实践基础。需要特别认清的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又具有变化性与偶然性,所以确定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的原则与方法又具有相对性,这是确定的原则与方法的现实困境。与此同时实施性主体也应该根据既往的道德教育的经验实施,对既往道德经验的总结与提升是确定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的历史基础。确定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是实施性主体的重要职责,笔者认为现阶段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应该主要包括:灌输与引导结合、适应与超越结合、自律与他律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等。
.......................
结论
高校的专业课教师是实施性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学年都会有专门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以高校的专业课教师是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进步的重要推动者。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如果能够发现有的学生不是很注意听讲,那么,专业课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认真上课。并且在课程中,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与无意识地传递正面的信息与价值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接受性主体产生影响。
所谓的课下教育是指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实施性主体应该善于在课堂之外通过多种途径与手段教育接受性主体,从而达到全方面的、立体的教育模式。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课下与接受性主体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其转变。比如可以通过博客、QQ等通信手段。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同样重要,课堂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能给对接受性主体的网络道德产生积极的影响;课下教育更多的强调是一种无形影响,而这种无形的影响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实施性主体应该端正课堂教育与课下教育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达到教育的效果。 .........
在网络中捕捉接受性主体的网络言行,争取在网络中就能够有效的解决接受性主体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心理咨询老师既要在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处理问题,更要走进网络。所以,高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应该培养自己的网络素养与网络洞察能力。
很多高校每学期会不定期地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旨在于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丰富大学生的活动,这对于接受性主体形成健康的心理、摒弃不良心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略)
本论文由代写论文网整理提供
需要专业的学术论文资料,请联系我们客服
本文地址: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要素构成新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6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