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建设分析——以习近平的民族文化观为基础
发布时间:2021-02-26 04:19
只有世俗的道德与终极的信仰契合时,道德主体才能感受到精神生活的自满与幸福。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精神财富的同时,当代中国在文化构型、思想启蒙、文化认同等方面仍然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这些不完善造成了当今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场域赋魅偏离或不足。习近平总书记用"民族复兴""四个自信"等系列表达,弥补、完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规划着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建设方向。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8(01)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构型的调整
二、思想启蒙的延深
三、文化认同的引领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思想启蒙与民族认同和文化反思的交错与简化——晚清至五四文学启蒙话语的考察[J]. 鲁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2]论文化认同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特性[J]. 钱雪梅. 世界民族. 2002(03)
本文编号:3052043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8(01)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构型的调整
二、思想启蒙的延深
三、文化认同的引领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思想启蒙与民族认同和文化反思的交错与简化——晚清至五四文学启蒙话语的考察[J]. 鲁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2]论文化认同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特性[J]. 钱雪梅. 世界民族. 2002(03)
本文编号:3052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05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