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3:10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方面,要想达到“三个自信”就需要在道路、理论以及制度三方面着重下功夫,三者缺一不可,因而作为三个方面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不断强化自身,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现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来看,相对比较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采用一种课堂讲授的方式,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尽管这样的教育方式有着其积极的一面,然而这种单项式以施教者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往往忽略了受教者的感受,教育并不关注受教者的主观感受,长此以往是不利于教育的继续进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冲击,仅仅依靠原有的教育方式显然是不妥的,这就要求教育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因而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比研究中西方教育发展,提取其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尤其是中西方在隐性教育上的优势加以运用,为优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途径,同时也是对原来较为单一的模式进行补充。本文先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法进行总体概述,再从中西方各自展开论述,以其历史发展为研究脉络。最后通过对比对中西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表现,包括一些代表人物和学派教育思想,并进整理与分析,对两者所具有的优势进行整合,形成能够促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灌输教育 渗透 熏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意义8-9
- 1.2.1 理论意义8-9
- 1.2.2 现实意义9
- 1.3 文献综述9-11
- 1.3.1 国内综述9-11
- 1.3.2 国外综述11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1-12
- 1.4.1 文献资料研究法11-12
- 1.4.2 理论分析法12
- 1.4.3 比较分析法12
- 1.4.4 本文的创新之处12
- 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综述12-22
- 2.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12-13
- 2.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13-16
- 2.2.1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14
- 2.2.2 体现了教育学的相关理论14-16
- 2.2.3 心理学基础16
- 2.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16-19
- 2.3.1 渗透性17
- 2.3.2 开放性17
- 2.3.3 潜隐性17-18
- 2.3.4 生活性18-19
- 2.3.5 愉悦性19
- 2.4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19-20
- 2.4.1 需要引导机制19
- 2.4.2 暗示机制19-20
- 2.4.3 感染机制20
- 2.4.4 模仿机制20
- 2.5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20-22
- 2.5.1 循序渐进的渗透教育功能20-21
- 2.5.2 潜移默化的内化功能21
- 2.5.3 促进受教者素质的自我完善功能21-22
- 3 中国隐性思政教育理论基本概述22-27
- 3.1 古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22-24
- 3.2 近现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体现24-25
- 3.2.1 以情感教育为主的隐性思政教育24-25
- 3.2.2 在军事训练中开展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25
- 3.2.3 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际结合25
- 3.3 当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表现25-27
- 4 西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27-32
- 4.1 古希腊文明时期27-28
- 4.2 中世纪时期28-29
- 4.2.1 在中世纪前期时代28-29
- 4.2.2 文艺复兴之后29
- 4.3 近现代时期的西方29-32
- 5 中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32-38
- 5.1 二者的联系33-35
- 5.2 两者的区别35-37
- 5.2.1 二者社会文化背景差异35-36
- 5.2.2 二者核心观念不同36-37
- 5.2.3 二者服务对象不同37
- 5.2.4 二者表现形式不同37
- 5.3 二者的优势所在37-38
- 6 充分运用和有效整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38-44
- 6.1 要重视物质层面的隐性教育资源的建设39
- 6.2 要重视精神层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39-41
- 6.2.1 应在专业教育中发掘隐性教育资源39-40
- 6.2.2 重视教师示范作用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40
- 6.2.3 开发校园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价值40-41
- 6.3 着力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41-43
- 6.4 重视“显”与“隐”的有机整合43-44
- 7 结语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8
- 作者简介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大海;李春花;;论隐性教育的特点及其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2 梁燕城,万俊人,唐文明;后现代状况下的伦理学志向与文化更新——梁燕城、万俊人对话录[J];开放时代;2000年09期
3 田淑青;;论当前我国高校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誉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向敏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性教育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雪花;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0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