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18:14
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使生态学日益引起关注,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和理念也逐渐被用于解决其他社会问题中,生态哲学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生态理念的应用。生态时代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必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生态要求,用生态理念反观我国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难发现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生态困境,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生态困境,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文章正是切中此热点问题,用生态论方法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深入分析了生态论方法的内涵,介绍了其知识借鉴与哲学基础;并由此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概念,从生态规律的角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内涵即生生、协变、臻善,回顾了其发展历史,并针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生态危机状况分析生态论方法的优越性;方法的实施是关键所在,首先从生态的角度重新认识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主要因子,接着从生态三大规律的角度分析了生态论方法运行的过程、机制以及状态和趋势,最后从现实着手,从教育与环境、教育与生活、教育主客体的生态适应等方面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现实建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生态时代的到来
1.1.2 和谐社会的提出
1.1.3 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要求
1.1.4 学术界研究现状
1.2 研究框架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生态论方法及其知识借鉴
2.1 生态学的发展及生态哲学
2.1.1 生态学的发展
2.1.2 生态哲学
2.2 生态论方法的内涵解析
2.2.1 生态论方法的内涵
2.2.2 生态论方法是科学和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
2.3 生态论方法的知识借鉴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界定
3.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内涵
3.1.1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
3.1.2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然可以应用生态论方法
3.1.3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基本内涵
3.2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历史回顾
3.2.1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萌芽
3.2.2 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孕育和发展
3.2.3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3.3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意义
3.3.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危机状况
3.3.2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在化解生态危机中的优越性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实施
4.1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因子的生态认识
4.1.1 教育主体的生态认识——生态教育者
4.1.2 教育客体的生态认识——有机、平等的生态个体
4.1.3 教育介体的生态认识——综合、与时俱进的资源与方法
4.1.4 教育环境的生态认识——整体、开放的多层环境
4.2 生态规律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实施
4.2.1 生态循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运行过程
4.2.2 反馈调控——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运行机制
4.2.3 系统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运行状态与趋势
4.3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现实建构
4.3.1 思想政治教育因子的生态互动
4.3.2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现实建设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道德教育的生态性建构——当代道德教育困境审视和革新路径的新视角[J]. 乔学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2]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互动与耦合[J]. 宣仕钱. 求实. 2006(05)
[3]论网络时代高校教师角色定位[J]. 何小微.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4]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基础[J]. 张路. 东岳论丛. 2005(02)
[5]生态性道德教育论纲[J]. 张等菊.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02)
[6]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J]. 邱柏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05)
[7]学校“德育生态”理念的构建[J]. 万敏. 湖北社会科学. 2004(04)
[8]生态理念的方法论意义[J]. 薛为昶. 思想战线. 2003(03)
[9]德育的理想与德育的有效性[J]. 吴鹏. 高等教育研究. 2001(05)
[10]关于德育的生态学思考[J]. 李韬,文晓红. 高等农业教育. 2000(07)
硕士论文
[1]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研究[D]. 陈铁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
[2]道德教育生态环境研究[D]. 高正荣.河海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90019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生态时代的到来
1.1.2 和谐社会的提出
1.1.3 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要求
1.1.4 学术界研究现状
1.2 研究框架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生态论方法及其知识借鉴
2.1 生态学的发展及生态哲学
2.1.1 生态学的发展
2.1.2 生态哲学
2.2 生态论方法的内涵解析
2.2.1 生态论方法的内涵
2.2.2 生态论方法是科学和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
2.3 生态论方法的知识借鉴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界定
3.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内涵
3.1.1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
3.1.2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然可以应用生态论方法
3.1.3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基本内涵
3.2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历史回顾
3.2.1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萌芽
3.2.2 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孕育和发展
3.2.3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3.3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意义
3.3.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危机状况
3.3.2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在化解生态危机中的优越性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实施
4.1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因子的生态认识
4.1.1 教育主体的生态认识——生态教育者
4.1.2 教育客体的生态认识——有机、平等的生态个体
4.1.3 教育介体的生态认识——综合、与时俱进的资源与方法
4.1.4 教育环境的生态认识——整体、开放的多层环境
4.2 生态规律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实施
4.2.1 生态循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运行过程
4.2.2 反馈调控——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运行机制
4.2.3 系统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运行状态与趋势
4.3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的现实建构
4.3.1 思想政治教育因子的生态互动
4.3.2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现实建设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道德教育的生态性建构——当代道德教育困境审视和革新路径的新视角[J]. 乔学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2]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互动与耦合[J]. 宣仕钱. 求实. 2006(05)
[3]论网络时代高校教师角色定位[J]. 何小微.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4]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基础[J]. 张路. 东岳论丛. 2005(02)
[5]生态性道德教育论纲[J]. 张等菊.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02)
[6]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J]. 邱柏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05)
[7]学校“德育生态”理念的构建[J]. 万敏. 湖北社会科学. 2004(04)
[8]生态理念的方法论意义[J]. 薛为昶. 思想战线. 2003(03)
[9]德育的理想与德育的有效性[J]. 吴鹏. 高等教育研究. 2001(05)
[10]关于德育的生态学思考[J]. 李韬,文晓红. 高等农业教育. 2000(07)
硕士论文
[1]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研究[D]. 陈铁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
[2]道德教育生态环境研究[D]. 高正荣.河海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90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39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