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构成。2014年6月14日,国内第一部国家级的、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专项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正式发布,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实践,陆续涌现出一批建设较快的城市。由于江苏省、苏州市的组织带动,以及本市的内在需求,张家港市从2013年开始就开展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张家港市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还远远达不到要求。为此,本文立足于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分别从信用制度建设、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信用信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当前经济社会大环境下,作为县区级城市的张家港市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学习参考各国、各地区的成熟经验,对后续张家港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张家港市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其独特优势,如优良的经济发展水平、“张家港精神”的文化传统等,也有其劣势,如“信息孤岛”问题的客观存在、行业标准的不统一等,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下,也有机遇,如国家信用“纲要”的出台、张家港市文明城市的创建要求等,也有挑战,如相关制度规范的不完善、信用人才的不足等。张家港市要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区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道路,就要合理选择发展战略,在短时间内采取增长型战略,充分利用本身优势,把握历史机遇,迅速开创建设局面,之后再采取多种经营战略,稳扎稳打、查漏补缺。最后,本文还就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制度建设、工作组织推进、信用奖惩机制建设、信用行业监管、信用市场培育五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 SWOT分析 张家港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导论10-21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依据11-13
- 1.3.1 理论依据11-12
- 1.3.2 现实依据12-13
- 1.4 文献综述13-18
- 1.4.1 国外文献综述13-15
- 1.4.2 国内文献综述15-18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8
- 1.5 概念界定18-19
- 1.5.1 信用18-19
- 1.5.2 社会信用体系19
- 1.6 研究方法19
- 1.6.1 SWOT分析模型法19
- 1.6.2 文献研究法19
- 1.7 创新点19-21
- 第二章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21-30
- 2.1 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状况21-22
- 2.1.1 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历程21-22
- 2.1.2 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22
- 2.2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状况22-28
- 2.2.1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22-24
- 2.2.2 张家港市部门及行业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24-28
- 2.3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28-30
- 2.3.1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8
- 2.3.2 改善了地方社会生态环境28
- 2.3.3 提高了居民的信用意识28-29
- 2.3.4 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29-30
- 第三章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30-38
- 3.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优势30-31
- 3.1.1 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30
- 3.1.2 “张家港精神”的文化传统30-31
- 3.1.3 良好的信息化基础31
- 3.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劣势31-33
- 3.2.1 建设模式的不确定性31-32
- 3.2.2 “信息孤岛”使信用资源开发难度加大32
- 3.2.3 地区或行业的差异性带来标准的不统一32-33
- 3.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机会33-35
- 3.3.1 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契机33
- 3.3.2 创建文明城市,带动组织推进33-34
- 3.3.3 长三角区域信用的快速推进带来建设环境34
- 3.3.4 居民具有建设意愿34-35
- 3.4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威胁35-38
- 3.4.1 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35-36
- 3.4.2 信用资源匮乏36
- 3.4.3 信用人才不足36
- 3.4.4 信用市场未形成,后续发展乏力36-38
- 第四章 结论和建议38-44
- 4.1 几点探讨38-41
- 4.1.1 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策略选择38-40
- 4.1.2 政府、信用行业协会、信用服务机构的三者关系40
- 4.1.3 信用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40-41
- 4.2 对策建议41-44
- 4.2.1 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41
- 4.2.2 严格执行的信用惩罚机制,培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41-42
- 4.2.3 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打破部门信息壁垒42
- 4.2.4 完善政府部门对信用行业的监管42
- 4.2.5 大力发展第三方征信机构,培育信用市场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 作者简介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凡;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国际借鉴与国内考察——兼论我国两类征信体系的整合[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2 赵艳;;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3 罗程;刘瑛;;加快我国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电子政务;2009年Z1期
4 张晓海;周磊;;南京市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年05期
5 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中国高效建立征信系统的模式[J];征信;2011年02期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研究”课题组;加快建立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17期
7 曹文炼,李海鹏;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62期
8 蔡则祥;加快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4年08期
9 刘军,张志胜;信用缺失与信用制度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6期
10 张合林;;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于国外模式和国内试点经验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小平;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楠;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构中的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况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经济学视角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温芳芳;基于电子政务网络的个人信用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4 陈真真;个人征信和信用信息权利保护的冲突与平衡[D];山东大学;2014年
5 杨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4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