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凝聚力

发布时间:2021-10-18 10:43
  本论文根据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线索,围绕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的变迁,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深刻转型,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现实、发展和对传统的超越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总结,对如何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民族凝聚力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问题,又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它的研究很容易陷入抽象、空洞甚至大而不当。为了尽量避免这些问题,本文力求在多学科结合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中华民族凝聚力: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认识民族凝聚力问题的理论前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民族现象及其凝聚团结的根源和动力;分析在全球化的时代特征下,民族国家依然是民族利益诉求和实现的唯一形式,是具体的、有形的,也是最富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社会认同所需要的最高政治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并日益融入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无疑可以为转型期中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资源和社会整合机制。 2、对古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审视和评价。历史上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凝聚力,植根于其深厚的民族传统和历史背景。先进的农业生产,完备的中央集权统治以及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博大精深...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民族凝聚力――古老而常新的民魂情结,不断发展的时代课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既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总结
    三、 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凝聚力一般理论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上的民族凝聚力
        (一) 用唯物史观分析民族及其凝聚力
        (二) 马克思主义人的生存方式理论与民族凝聚力
    二、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全球化的时代特征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一) 全球化与现代国家的民族性
        (二) 民族凝聚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自觉
    三、 民族凝聚力:基本概念的界定和概括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民族凝聚力的基本内容和构成
        (三) 影响民族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四) 民族凝聚力的功能
第二章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
    一、 中华民族及其凝聚力形成的历史原因
        (一) “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二)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原因
    二、 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作用
        (一) 物质文化历史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二) 政治制度历史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三) 精神文化历史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三、 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 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奠定和曲折发展
        (二) 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嬗变和民族觉醒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化和升华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
    一、 现代化:近代以来民族凝聚力变迁的根本原因
        (一) 现代化的追求与中华民族力量的重新组合
        (二) 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消解的文化原因分析
        (三) 社会主义:实现民族统一团结的历史选择
    二、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
        (一) 毛泽东思想:实现中华民族凝聚力飞跃的历史丰碑
        (二) 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
        (三) “三个代表”:新世纪凝聚中华民族的法宝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飞跃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使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了积极的制度保障
        (三)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现形式和程度具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民族凝聚力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 全球化对民族凝聚力提出的客观要求
        (一) 国际范围内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
        (二) 前苏联解体在民族凝聚力方面对我们的启示
    二、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紧迫要求
        (二) 增强民族凝聚力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 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使命
    三、 当前中华民族凝聚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 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分化对民族凝聚力的削弱
        (二) 执政党内部存在的问题对民族凝聚力的消解
        (三) 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价值观念错乱对民族凝聚力的客观影响
        (四) 国际强权政治的分化企图对民族凝聚力的腐蚀
        (五) 分裂主义的潜流对民族凝聚力的严重危害
第五章 在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
    一、 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凝聚核心地位
        (一) 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二) 党的凝聚核心作用要靠不断增强自身的先进性和活力来实现
        (三) 发展统一战线,实现对多层次政治资源的整合
    二、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增进各民族凝聚的客观基础
        (一) 坚持社会主义改革道路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由之路
        (二) 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民族政策
    三、 大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振奋民族精神
        (一)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
        (二) 发扬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三) 从民族优秀传统中汲取文化认同之源
        (四) 把握舆论导向,弘扬民族时代精神
        (五) 不断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创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结束语:增强民族凝聚力,积极回应时代挑战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J]. 陈剑安.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03)
[2]评哈贝马斯对全球化政治的思考[J]. 张汝伦.  哲学研究. 2001(07)
[3]加强对政治资源整合力度 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目标[J]. 王树臣,要建忠.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02)
[4]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何中华教授访谈录[J]. 孙璐.  探索与争鸣. 2001(02)
[5]梁启超民族凝聚力思想初探[J]. 袁树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01)
[6]关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意识的矛盾[J]. 王锐生.  哲学研究. 1999(07)
[7]论转型期中国社会整合机制:以社会凝聚力为中心的重建[J]. 李坚,刘旭东.  社会科学辑刊. 1998(03)
[8]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非整合性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J]. 袁阳.  社会科学研究. 1989(04)



本文编号:3442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442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