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教育理念与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6 08:38
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及中国的公民道德教育理念的阐述,对公民道德教育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说明,对我国当前公民道德教育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公民道德教育模式的研究,旨在完善公民道德教育的理念与模式,促进现实生活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 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公民道德教育理念。从分析公民概念入手,分别阐述了西方公民道德教育理念与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理念。第二部分,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德治国”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及公民自身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样四个方面说明了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当前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当前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育对象客体化、教育内容神圣化、教育目标统一化、教育途径分散化和教育方法单一化这五大问题。第四部分,公民道德教育的模式研究。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所在,主要是针对当前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五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五种模式,即主体化道德教育模式、生活化道德教育模式、层次化道德教育模式、制度化...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公民道德教育理念
(一) 西方公民道德教育理念
(二) 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理念
二、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德治国”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二)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时代及公民自身的内在要求
(三)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
(四)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当前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育对象客体化
(二) 教育内容神圣化
(三) 教育目标统一化
(四) 教育途径分散化
(五) 教育方法单一化
四、公民道德教育的模式研究
(一) 主体化道德教育模式
(二) 生活化道德教育模式
(三) 层次化道德教育模式
(四) 制度化道德教育模式
(五) 综合法道德教育模式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致 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J]. 宋谷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2]重构道德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J]. 彭忠信,钟广宏. 邵阳学院学报. 2005(04)
[3]略论公民道德的层次性[J]. 卢先明. 道德与文明. 2005(04)
[4]生活德育模式之建构[J]. 宋艳. 探索. 2005(02)
[5]道德:经济发展的内驱力[J]. 汪荣有. 道德与文明. 2005(01)
[6]对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的反思[J]. 张忠华. 现代大学教育. 2004(06)
[7]德育泛政治化倾向的现实表现和原因分析[J]. 吴俊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10)
[8]公民社会与中国德育发展[J]. 黄月细,欧阳林.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9]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与道德重建[J]. 杨汝华. 昆明大学学报. 2004(01)
[10]论个性化道德教育[J]. 陈坚.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677549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公民道德教育理念
(一) 西方公民道德教育理念
(二) 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理念
二、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德治国”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二)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时代及公民自身的内在要求
(三)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
(四)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当前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育对象客体化
(二) 教育内容神圣化
(三) 教育目标统一化
(四) 教育途径分散化
(五) 教育方法单一化
四、公民道德教育的模式研究
(一) 主体化道德教育模式
(二) 生活化道德教育模式
(三) 层次化道德教育模式
(四) 制度化道德教育模式
(五) 综合法道德教育模式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致 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J]. 宋谷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2]重构道德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J]. 彭忠信,钟广宏. 邵阳学院学报. 2005(04)
[3]略论公民道德的层次性[J]. 卢先明. 道德与文明. 2005(04)
[4]生活德育模式之建构[J]. 宋艳. 探索. 2005(02)
[5]道德:经济发展的内驱力[J]. 汪荣有. 道德与文明. 2005(01)
[6]对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的反思[J]. 张忠华. 现代大学教育. 2004(06)
[7]德育泛政治化倾向的现实表现和原因分析[J]. 吴俊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10)
[8]公民社会与中国德育发展[J]. 黄月细,欧阳林.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9]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与道德重建[J]. 杨汝华. 昆明大学学报. 2004(01)
[10]论个性化道德教育[J]. 陈坚.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677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677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