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乡风文明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1 21:28
新时代河南农村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根据。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创新是新时代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农村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河南农村乡风文明治理与河南农村社会治理具有逻辑必然性。为解决河南乡村文明治理在理念、格局、体制、对象上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继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营造乡风文明治理的优质环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新时代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逻辑
(一)新时代背景下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
(二)新时代背景下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根据
(三)新时代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逻辑契合
1.社会管理的内涵
2.社会治理的内涵
3.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逻辑契合
二、新时代河南农村社会治理与乡风文明治理的逻辑必然性
(一)农村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民安居乐业。
(二)乡风文明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1.乡风文明治理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内涵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治理的基础地位
3.乡风文明治理关乎农村的全面振兴
三、新时代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乡风文明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乡风文明治理存在的问题
1.乡风文明治理理念问题
2.乡风文明治理格局问题
3.乡风文明治理机制问题
4.乡风文明治理对象问题
第一,基础建设问题。
第二,文化生活问题。
第三,价值观念问题。
(二)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乡风文明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社会结构组成变化
2.农村社会管理组织形式变革
3.农村建设综合投入乏力
4.农村文化环境变迁缓慢
四、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乡风文明治理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
(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第一,党委领导。
第二,政府负责。
第三,社会协同。
第四,公众参与。
第五,法治保障。
(三)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实现乡风文明治理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保障是关键
2.完善乡风文明治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是根本
(四)营造乡风文明治理的优质环境
1.用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引领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
第一,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念能够促进乡风文明治理。
第二,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助力乡风文明治理。
2.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要引领农村家庭文化环境建设。
第二,要引导农民个人的精神生活。
本文编号:3729682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新时代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逻辑
(一)新时代背景下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
(二)新时代背景下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根据
(三)新时代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逻辑契合
1.社会管理的内涵
2.社会治理的内涵
3.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逻辑契合
二、新时代河南农村社会治理与乡风文明治理的逻辑必然性
(一)农村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民安居乐业。
(二)乡风文明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1.乡风文明治理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内涵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治理的基础地位
3.乡风文明治理关乎农村的全面振兴
三、新时代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乡风文明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乡风文明治理存在的问题
1.乡风文明治理理念问题
2.乡风文明治理格局问题
3.乡风文明治理机制问题
4.乡风文明治理对象问题
第一,基础建设问题。
第二,文化生活问题。
第三,价值观念问题。
(二)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乡风文明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社会结构组成变化
2.农村社会管理组织形式变革
3.农村建设综合投入乏力
4.农村文化环境变迁缓慢
四、河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乡风文明治理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
(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第一,党委领导。
第二,政府负责。
第三,社会协同。
第四,公众参与。
第五,法治保障。
(三)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实现乡风文明治理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保障是关键
2.完善乡风文明治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是根本
(四)营造乡风文明治理的优质环境
1.用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引领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
第一,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念能够促进乡风文明治理。
第二,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助力乡风文明治理。
2.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要引领农村家庭文化环境建设。
第二,要引导农民个人的精神生活。
本文编号:3729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2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