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对当代家风建设启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3 14:19
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的家庭教育思想。传统的家庭教育以血缘为主要纽带,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活实践与积累,传统家训逐渐产生,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到婚丧嫁娶等家庭重要事件的具体流程,从对后辈的早期教育到引导其立身社会,从教育后辈振兴家族到帮助其树立报效国家的志愿等,内容涉及了人的一生,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来就重视家庭教育,因而我国的家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氏族社会时期的歌舞形式,到先秦时期的王室家训,到北齐时期有“家训之祖”之称的《颜氏家训》,到近代时期的曾国藩、梁启超等的家训思想,再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红色家训”,这对于家庭的和谐建设、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走进新时期的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是这个时代的重要主题,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这将有效助力和谐美丽中国的建设。本文将主要从五个方面来阐述,第一部分主要涉及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近年以来国内外对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中国传统家训概述
2.1 家训的含义
2.2 家训的起源及功能
2.2.1 家训的起源
2.2.2 家训的功能
2.3 中国历代著名家训举例
2.3.1 先秦家训的主要思想
2.3.2 诸葛亮的家训思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3.3 《颜氏家训》的主要思想-以身作则,严慈相济
2.3.4 曾国藩的家训思想-读书明理,因材施教
2.3.5 梁启超的家训思想—尊重个性,情感教育
2.4 中国传统家训的特点
3 当代家风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3.1 当代家风建设的现状
3.2 当代家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传承意识的淡化
3.2.2 对传承方式的忽略
3.2.3 对传承内容的漠视
3.3 当前家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社会环境的变化
3.3.2 家庭结构的变化
3.3.3 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4 传统家训对当代家风建设的启示
4.1 对积极内容的继承
4.1.1 重视礼义
4.1.2 宽以待人
4.1.3 立志高远
4.1.4 责任意识
4.2 对消极内容的摈弃
4.2.1 愚忠愚孝
4.2.2 功利主义
4.2.3 男尊女卑
4.3 对优秀方法的借鉴
4.3.1 以身示范
4.3.2 因材施教
4.4 对过时方法的规避
4.4.1 形式主义
4.4.2 过于严苛
5 当代家风建设的路径探索
5.1 促进传统家训与时俱进,形成“新家训”
5.2 重视躬行践履,促成“新家风”
5.3 社会引导及宣扬,推动“新传承”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41888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中国传统家训概述
2.1 家训的含义
2.2 家训的起源及功能
2.2.1 家训的起源
2.2.2 家训的功能
2.3 中国历代著名家训举例
2.3.1 先秦家训的主要思想
2.3.2 诸葛亮的家训思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3.3 《颜氏家训》的主要思想-以身作则,严慈相济
2.3.4 曾国藩的家训思想-读书明理,因材施教
2.3.5 梁启超的家训思想—尊重个性,情感教育
2.4 中国传统家训的特点
3 当代家风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3.1 当代家风建设的现状
3.2 当代家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传承意识的淡化
3.2.2 对传承方式的忽略
3.2.3 对传承内容的漠视
3.3 当前家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社会环境的变化
3.3.2 家庭结构的变化
3.3.3 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4 传统家训对当代家风建设的启示
4.1 对积极内容的继承
4.1.1 重视礼义
4.1.2 宽以待人
4.1.3 立志高远
4.1.4 责任意识
4.2 对消极内容的摈弃
4.2.1 愚忠愚孝
4.2.2 功利主义
4.2.3 男尊女卑
4.3 对优秀方法的借鉴
4.3.1 以身示范
4.3.2 因材施教
4.4 对过时方法的规避
4.4.1 形式主义
4.4.2 过于严苛
5 当代家风建设的路径探索
5.1 促进传统家训与时俱进,形成“新家训”
5.2 重视躬行践履,促成“新家风”
5.3 社会引导及宣扬,推动“新传承”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41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4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