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共生:从北京植物园看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18 10:40
现代国家通过各式国家苑囿表现自身的国家观念,北京植物园是现代意识形态的集中展示。北京植物园地区在过去是皇家园林“三山五园”的一部分,新中国建立后成为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地址,在其后又变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植物园。北京植物园中包含以“分类”和“共生”原则组织起来的植物和地景,其中体现的是意识形态的微观实践。本研究是关于北京植物园的意识形态研究,探讨的内容是北京植物园在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意识形态变化。北京植物园既是地理区域,又是历史建构过程。本文探讨内容包括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植物园的规划与兴建,也包括对于植物园前身以及“北京植物园”分裂之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和“北京市植物园”两个部分的分析。北京植物园所在地区包括皇家园林所残留被保存到今天的痕迹,如卧佛寺;也保留民国时期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贡献的名人名墓,各植物专类园,展览温室以及实验温室等。如果我们以共生与分类的视角去观察北京植物园,园中的地景可分为共生与分类两组:“分类”的各处地景区分了人类和自然,并努力促成文化和自然之间的转译;而“共生”的景物中则有意地将自然同历史和象征意义混合起来。植物园内外的节...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理论背景
二、现实背景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植物与政治
二、理性主义和植物园
第三节 田野介绍及研究方法
一、田野概况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第一章 北京植物园的发展史
第一节 北京植物园前身
一、静生生物所
二、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第二节 北京植物园发展史
一、作为国家植物园的建设时期
二、植物园建设的中断
三、恢复重建的北京植物园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北京植物园的地理空间分布
第一节 观赏温室“万生园”
第二节 科普馆
第三节 植物园中的专类园
一、和平月季园
二、牡丹园
三、碧桃园
四、集秀园
五、永平梅园
第四节 植物园的红色旅游
一、梅花文化馆
二、“华北事变”石刻与一二·九纪念亭
第五节 卧佛寺
第六节 樱桃沟
一、樱桃沟自然保护区
二、樱桃沟的人文景致
第七节 曹雪芹纪念馆
第八节 植物园中的墓葬
第九节 小结
第三章 植物园的节日与实践
第一节 2016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
第二节 威尔逊的中国植物采集展
第三节 春天的盛会——桃花节
第四节 “自然享乐”系列探索活动
第五节 专家带您识花草
一、季节性全园讲解活动
二、专类园的园艺品种介绍
第六节 科学植物画
第七节 青年节、健步走与红色旅游
第八节 曹雪芹文化艺术节
第九节 小结
第四章 作为科学分类和理性主义的北京植物园
第一节 植物园的科学研究
第二节 作为传递分类知识的植物园
第三节 作为民族-国家建构的科学植物园
第五章 作为共生和象征重塑的植物园
第一节 作为传统帝国象征的北京植物园
第二节 作为食物和诗歌的植物
第三节 依赖植物象征的政党意识形态
第四节 作为民族主义英雄墓葬的北京植物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筹建北京植物园建议书及国务院回复
二、《水杉歌》
三、郁金香展板
致谢
本文编号:3744799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理论背景
二、现实背景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植物与政治
二、理性主义和植物园
第三节 田野介绍及研究方法
一、田野概况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第一章 北京植物园的发展史
第一节 北京植物园前身
一、静生生物所
二、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第二节 北京植物园发展史
一、作为国家植物园的建设时期
二、植物园建设的中断
三、恢复重建的北京植物园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北京植物园的地理空间分布
第一节 观赏温室“万生园”
第二节 科普馆
第三节 植物园中的专类园
一、和平月季园
二、牡丹园
三、碧桃园
四、集秀园
五、永平梅园
第四节 植物园的红色旅游
一、梅花文化馆
二、“华北事变”石刻与一二·九纪念亭
第五节 卧佛寺
第六节 樱桃沟
一、樱桃沟自然保护区
二、樱桃沟的人文景致
第七节 曹雪芹纪念馆
第八节 植物园中的墓葬
第九节 小结
第三章 植物园的节日与实践
第一节 2016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
第二节 威尔逊的中国植物采集展
第三节 春天的盛会——桃花节
第四节 “自然享乐”系列探索活动
第五节 专家带您识花草
一、季节性全园讲解活动
二、专类园的园艺品种介绍
第六节 科学植物画
第七节 青年节、健步走与红色旅游
第八节 曹雪芹文化艺术节
第九节 小结
第四章 作为科学分类和理性主义的北京植物园
第一节 植物园的科学研究
第二节 作为传递分类知识的植物园
第三节 作为民族-国家建构的科学植物园
第五章 作为共生和象征重塑的植物园
第一节 作为传统帝国象征的北京植物园
第二节 作为食物和诗歌的植物
第三节 依赖植物象征的政党意识形态
第四节 作为民族主义英雄墓葬的北京植物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筹建北京植物园建议书及国务院回复
二、《水杉歌》
三、郁金香展板
致谢
本文编号:3744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4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