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2 14:00
21世纪以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既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世界海关组织(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缩写WCO)倡导的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和保障供应链安全在我国的表现形式。近年来,中国海关依托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提升海关监管能力和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安全与便利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大连海关为例,结合本人在大连海关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调研情况,试图查找大连海关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海关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整体上阐明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意图;第二部分界定了相关概念,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以及现阶段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背景和参考;第四部分在梳...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的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信用的概念
2.1.2 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
2.1.3 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交易成本理论
2.2.2 博弈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概述
3.1 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3.1.1 第一阶段(2008年以前)信用管理萌芽阶段
3.1.2 第二阶段(2008年-2014年)分类管理阶段
3.1.3 第三阶段(2014年-2018年5月)信用管理暂行阶段
3.1.4 第四阶段(2018年5月至今)新海关信用管理阶段
3.2 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3.2.1 采集和公示企业信用信息
3.2.2 构建进出口企业信用评价标准
3.2.3 出台差别化管理措施
3.2.4 融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2.5 参与AEO国际互认合作
4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4.1 大连海关概况
4.1.1 大连海关进出口情况
4.1.2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组织架构情况
4.2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基本情况
4.2.1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等级情况
4.2.2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模式
4.3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4.3.1 大连海关差别化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4.3.2 大连海关关企“亲”“清”合作关系的构建
4.3.3 大连海关参与地方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4.3.4 大连海关落实AEO国际互认情况
5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
5.1.1 海关信用管理立法层级有待提升
5.1.2 检验检疫业务引入信用管理有待补充
5.1.3 AEO认证标准制度与企业类型适配性还有待加强
5.2 企业信用信息不完整
5.2.1 海关内部各部门信息整合欠系统化
5.2.2 国内各部门企业信用信息不足
5.2.3 信用信息工作流存在问题
5.3 海关差别化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5.3.1 海关各部门差别化管理措施落实不够
5.3.2 国家各部委间联合奖惩仍需加强
5.3.3 AEO国际间互认效果存在差异
5.4 AEO认证人才相对匮乏
5.5 制约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因分析
5.5.1 传统监管理念根深蒂固
5.5.2 企业信用信息缺乏统一规划
5.5.3 信用认定缺乏部门间协作
5.5.4 大连海关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络机制欠缺
6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构建完备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6.1.1 完善海关信用法律法规建设
6.1.2 科学细化海关信用评价标准
6.1.3 实施进出口全过程信用监管
6.2 落实海关差别化管理措施
6.2.1 转变管理理念,敦促差别化管理措施落地
6.2.2 进一步构建海关与商界合作共赢伙伴关系
6.2.3 以信用优化海关监管模式
6.3 深度融入国家信用体系建设
6.3.1 提高海关信用管理公信力
6.3.2 实现信用体系共建共治共享
6.3.3 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6.4 全力推进AEO国际互认
6.4.1 扩大AEO互认范围
6.4.2 落实AEO互认便利措施
6.4.3 提高中国海关国际影响力
6.5 建设完善智慧企业信用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61351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的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信用的概念
2.1.2 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
2.1.3 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交易成本理论
2.2.2 博弈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概述
3.1 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3.1.1 第一阶段(2008年以前)信用管理萌芽阶段
3.1.2 第二阶段(2008年-2014年)分类管理阶段
3.1.3 第三阶段(2014年-2018年5月)信用管理暂行阶段
3.1.4 第四阶段(2018年5月至今)新海关信用管理阶段
3.2 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3.2.1 采集和公示企业信用信息
3.2.2 构建进出口企业信用评价标准
3.2.3 出台差别化管理措施
3.2.4 融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2.5 参与AEO国际互认合作
4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4.1 大连海关概况
4.1.1 大连海关进出口情况
4.1.2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组织架构情况
4.2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基本情况
4.2.1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等级情况
4.2.2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模式
4.3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4.3.1 大连海关差别化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4.3.2 大连海关关企“亲”“清”合作关系的构建
4.3.3 大连海关参与地方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4.3.4 大连海关落实AEO国际互认情况
5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
5.1.1 海关信用管理立法层级有待提升
5.1.2 检验检疫业务引入信用管理有待补充
5.1.3 AEO认证标准制度与企业类型适配性还有待加强
5.2 企业信用信息不完整
5.2.1 海关内部各部门信息整合欠系统化
5.2.2 国内各部门企业信用信息不足
5.2.3 信用信息工作流存在问题
5.3 海关差别化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5.3.1 海关各部门差别化管理措施落实不够
5.3.2 国家各部委间联合奖惩仍需加强
5.3.3 AEO国际间互认效果存在差异
5.4 AEO认证人才相对匮乏
5.5 制约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因分析
5.5.1 传统监管理念根深蒂固
5.5.2 企业信用信息缺乏统一规划
5.5.3 信用认定缺乏部门间协作
5.5.4 大连海关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络机制欠缺
6 大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构建完备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6.1.1 完善海关信用法律法规建设
6.1.2 科学细化海关信用评价标准
6.1.3 实施进出口全过程信用监管
6.2 落实海关差别化管理措施
6.2.1 转变管理理念,敦促差别化管理措施落地
6.2.2 进一步构建海关与商界合作共赢伙伴关系
6.2.3 以信用优化海关监管模式
6.3 深度融入国家信用体系建设
6.3.1 提高海关信用管理公信力
6.3.2 实现信用体系共建共治共享
6.3.3 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6.4 全力推进AEO国际互认
6.4.1 扩大AEO互认范围
6.4.2 落实AEO互认便利措施
6.4.3 提高中国海关国际影响力
6.5 建设完善智慧企业信用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61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6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