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9 10:2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阐释了维护生态健康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历代领导人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观点、主张与发展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是基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形成了以绿色惠民、绿色强国、大国担当为基调的生态理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遵循。此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文明发展、提高生产力、保障国计民生与制度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顺应民心、保障民生的必要前提,更是努力捍卫生态环境安全的必要途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任重道远的关键期、处于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和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亟待解决,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缺乏有效保障、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的思路
2.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
1.研究内容
2.研究的创新点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内容及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观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
2.列宁的生态观
(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和历史性飞跃
1.毛泽东的生态观
2.邓小平的生态观
3.江泽民的生态观
4.胡锦涛的生态观
5.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遵循
2.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指引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逻辑和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
1.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2.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逻辑
1.文明发展逻辑
2.生产力逻辑
3.民生逻辑
4.制度话语权逻辑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顺应民心、保障民生的必要前提
3.党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必要体现
4.捍卫生态环境安全的必要途径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任重道远的关键期
2.我国进入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
3.我国处于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问题的窗口期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缺乏有效保障
2.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矛盾
3.消费主义话语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冲突
4.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单一化
5.国际生态霸权主义干扰生态建设进程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制度层面:制度体系不完善
2.经济层面:经济发展方式不甚合理
3.观念层面:缺乏系统性生态文明教育
4.能力层面:治理主体参与不足,能力有限
5.国际层面:意识形态差异带来的深度对话缺失与合作不畅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
(一)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制度配套
1.源头上:健全生态环境的监测制度
2.过程中:健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责任体系
3.结果上: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4.评价上: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
1.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降低污染排放
2.优化生态产业布局,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3.强化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生态系统循环链接
(三)推动生态文化建设,培育生态文明意识
1.培育生态道德理念,支撑国民生态保护行动
2.摒弃消费主义话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生态文明理念灌输依托于生态文化宣传教育
(四)党政主导、公众参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1.党要领导建设能战斗、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队伍
2.政府要把解决突出生态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3.人民群众要发挥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五)积极引导国际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
1.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促进国际生态环境立法,保障全球生态安全
3.反对国际生态霸权主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4032074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的思路
2.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
1.研究内容
2.研究的创新点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内容及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观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
2.列宁的生态观
(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和历史性飞跃
1.毛泽东的生态观
2.邓小平的生态观
3.江泽民的生态观
4.胡锦涛的生态观
5.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遵循
2.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指引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逻辑和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
1.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2.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逻辑
1.文明发展逻辑
2.生产力逻辑
3.民生逻辑
4.制度话语权逻辑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顺应民心、保障民生的必要前提
3.党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必要体现
4.捍卫生态环境安全的必要途径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任重道远的关键期
2.我国进入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
3.我国处于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问题的窗口期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缺乏有效保障
2.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矛盾
3.消费主义话语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冲突
4.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单一化
5.国际生态霸权主义干扰生态建设进程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制度层面:制度体系不完善
2.经济层面:经济发展方式不甚合理
3.观念层面:缺乏系统性生态文明教育
4.能力层面:治理主体参与不足,能力有限
5.国际层面:意识形态差异带来的深度对话缺失与合作不畅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
(一)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制度配套
1.源头上:健全生态环境的监测制度
2.过程中:健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责任体系
3.结果上: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4.评价上: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
1.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降低污染排放
2.优化生态产业布局,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3.强化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生态系统循环链接
(三)推动生态文化建设,培育生态文明意识
1.培育生态道德理念,支撑国民生态保护行动
2.摒弃消费主义话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生态文明理念灌输依托于生态文化宣传教育
(四)党政主导、公众参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1.党要领导建设能战斗、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队伍
2.政府要把解决突出生态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3.人民群众要发挥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五)积极引导国际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
1.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促进国际生态环境立法,保障全球生态安全
3.反对国际生态霸权主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4032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403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