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现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对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现进行相关的论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已占“半壁江山”,其特殊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高职院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中要以课程性质为依托并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而实践性教学恰恰是思想政治课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和有益尝试,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和主流趋势。
一、实践性教学的含义
关于实践性教学的含义,目前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教学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只要是具有实践内容的教学即可;另一种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在课堂以外进行,专指社会实践。
而笔者发现,在辞典的解释或者是我国的中央文件精神中,都没有把实践性教学仅仅局限为社会实践,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两种教学方式,二者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试将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内涵界定为:为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修养,而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的符合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的一系列课内外实践活动。实践性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想政治课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基本特征。实践性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引发其内心的震撼和认同感,进而深化认知水平并自觉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尤其要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鲜活的社会实际,通过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同感。
二、实践性教学实现的举措
针对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参与缺乏广泛性、教师缺乏持久性、操作中缺乏规范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实践性教学。
(一)结合学生特点、明确教学目标;依托学科专业、更新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思维灵活多变,但理论基础参差不齐、自学能力相对较低,对严密的理论学习兴趣较低,而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侧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和培养,实践性、趣味性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将理论通俗化、易懂化。因此任课教师要完成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教师可根据学校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将先进的企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政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着力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合作性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其提前接受先进企业文化熏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的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特别是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更好的促进大学生“零距离”上岗。
(二)拓展教学场所,丰富教学形式
实践性教学要在保证理论教学课时数的同时,适时布置实践性调查研究任务,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可在课堂、校内、校外三个场所进行。
在课堂上设置既与课程内容相关又利于学生参与、具有感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如课前让学生就当天的课程内容进行演讲,课中组织小组讨论或者采用观看录像、参观展览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别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课后写心得体会、学习总结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校内开展实践性教学时要注重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深化对校规、校训、学校文化内涵的理解。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所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育这种精神所需要文化环境的总和,具有价值导向、群体凝聚、规范行为、陶冶情操、实践锻炼等功能。
校外实践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主要有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支援活动,也可将专业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基地纳入思想政治课实践基地中,让学生在真实、丰富、鲜活的职业情景和实践活动中对思想政治课所学知识、理论进行反思,进而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和政治思想品质。
实践性教学即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展开,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内和课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形成课堂内的实践活动、校园中的实践活动与社会上的实践活动的三位一体。
(三)完善评价体系,实现知行统一
为使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切实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以往的考核方法的缺点在于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层面和教师课堂所授理论方面的考核,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这实际上割裂了学生把所学理论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之间的链条,笔耕文化传播,导致学生的“知”、“行”难于统一,从而背离了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在评价体系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要秉承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评价原则,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逐步形成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评价机制和对学生思想政治课实践学习的评价机制。对教师可通过访谈、问卷、学生打分等多种方式形成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可采用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和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的方法,着力侧重对学生日常表现、学习实践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考查。有效的评价体系势必会推进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和完善。
(四)转变教学模式,实现“理实”一体
实践性教学要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灌输式教育,向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完成的多维互动式教育转变,逐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即理论教学,“实”即实践教学,二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理论教学遵循一般到具体的逻辑思维方式,侧重于理论体系的的讲解,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事物本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实践教学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逻辑思维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活动,形成强烈的内心体验,不断深化认识水平,逐步将感性认识提炼上升为理性认识和科学理论,凸显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在实践活动之前教师要用理论知识去引导学生,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团队意识,挖掘学生潜能,在实践过程结束之后要指导学生对其形成的感性认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提升,进而佐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合理的判断,形成较成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来指导实践。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去领悟和体验思想政治课的精神实质,大力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素养。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