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国际问题

发布时间:2014-07-24 12:18

  改革开放的成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的伟大成就倍受瞩目。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能源等方面的对外依赖度都很高,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大幅度地增加,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持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有意识地曲解。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好,就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外部发展环境,制约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 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国际问题

  过渡依赖制约了经济的自主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2004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货物贸易大国。但是,中11的外贸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外资企业贸易的增长为主的。中国外贸是在外资的输血式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形成内在式的发展。这直接威胁着今后中国外贸的持续发展。此外,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致使许多潜在的危险已开始出现。2007年,中国的实际出口额则达12180.2亿美元,这意味着在中国境内生产的许多产品和服务要由国外市场消化。这样,外部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就会传递进来,形成巨大的危险。

  滞后的技术和产品影响了竟争力

  随着外资和跨国公司的进入,新型的分工以价值链的形式进入。在这个链条中,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标准、销售网络等手段, 控制着价值链条上利润丰厚的环节,并剥夺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品牌逑设与开发、销售网络上的话语权从而使他们陷入以劳动力、资源为主的资源性比较优势陷井。在率先改革开放的先优势下,这些资源被盘剥、过渡消耗。当其他国家也陆续开放后,原有的资源性优势便逐渐弱化,外资和跨国公司就会转向那些后开放的地方。

  高贸易依赖引发的社会问题

  由于中国处于价值链中利润的环节,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加工车间。一方面,笔耕论文新浪博客,许多产品都标着"中国制造",贸易量算在中国的名下,形成了巨额的贸易顺差,进而引发许多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和政治纠纷,恶化环境。另一方面,大量由此而产生的利润被转移,实际上中国企业获益很小。极其狭小的利润空间,使工人超强度、超负荷、超工时劳动,而收入却很低,使工人们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处于很恶劣的状态。这既不利于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他们及子女的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而不能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也受到了阻碍。

  二、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的对策

  1:利用贸易大国地位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际环境由于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保持平均9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也随之迅速一强。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1978年,中国仅有36211亿元,2003年则达到11. 67万亿元,占全球的3.97%。2004年则达一13.65万亿元。2007年则达24余万亿元。出口量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拥有很大的经济发展优势。这样我们能够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力度,就能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继续保持经济发展优势。同时,积极研究、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积极参与新的谈判,制定更加有利的规则。就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外的条件,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起寻求共赢,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的利用外资

  外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也将^ 续发挥不可缺少的重耍作用。美国作为世界一流的发达国家,其利外资的数盘一直名列前茅。今后利用外资,首先要制定科学的产业一展规划,根据发展的重点,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措施,以有效的机制,引导外资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招商一资耍一改过去以土地、税收等优惠为主的方式,而用产业聚集、规模^ 应和优质的服务等,降低企业成本,提髙企业效率,从而达到吸引企业的目的。

  提高"中国创造"的能力,切实增强中国产品的国际竟争力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铂调杏数3最高的国家,我国被提起反倾销调査的案件己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受到反倾销贸易壁垒影响的基本上都是技术含量较低,或者是核心技术被国外资所控制的产业和产品。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这些产品只能利用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以此在加工环节获得微薄的利润。技术上的劣势和微薄的利润,使企业在创建自主品牌和进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上,生产力低下。要改变这种比较优势陷井,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 地,就必须走以技术创品牌之路,以中国创造取代中国制造,有改变以劳动力成本取胜的"中国制造"状况,通过技术发展实现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才能打造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工厂,也能确保产业发展对国内经济和劳动者的收入的贡献,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5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2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