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4-21 16:31
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启示2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我国发展模式的选择社会该以何种模式发展?又该如何对待自然环境资源?如何在发展和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在探寻生态危机根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观点。
高兹在他的《生态学即政治》中提出要保护有限的地球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用分散的技术来开发再生性能源,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福斯特指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需要专心致志、永无休止地积累,不可能与资本和能源密集型经济相分离,因而必须不断加大原材料与能源的生产量,随之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劳动力富余和经济生态浪费。”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环境被蜕变成了索取资源的水龙头和倾倒废料(经常是有毒废料)的下水道。所以,过去500年的历史实际是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历史”。
此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还提倡通过国家推行有效的产业政策来消除或减少因为环境污染而引发的产业发展问题,提倡以一种SHE经济发展模式(Sane“理智的”,Hu-mane“合乎人性的”,Ecological“合乎生态学的”)代替原有的HE经济发展模式(Hyper-Expansionist“高度扩张主义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它要求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可承载力之间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张力。这种调整后的经济指标突出了人类的健康与需求,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正义、人性需求的满足、公民愿望的实现、对收入和劳动的更公平的分配、更好的环境保护、更多的生态投人、更高效率地利用可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和更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性。
二、生态价值思想与我国价值观的生态转向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合理的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力的批判了人类原有的“二元论”思想,批判了人类“控制自然”“支配自然”的价值取向。他们反对人类为了单纯的经济增长而破坏自然,主张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和谐、生产规模与生态平衡同步,主张“弱”人类中心主义,即把人类个体的理性偏好的满足作为价值标准。所谓“理性偏好”,就是指经过理性思考以后所呈现出的合理需要,这种需要实际上也就是不危及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因此,它既是一种追求人的物质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类中心主义,也是一种追求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把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归为“异化消费”。正如本•阿格尔认为:“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之所以叫异化消费,“一是因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协调和集中化的生产过程使人感到缺乏自我和自由劳动的意义,于是就逃避到以广告为中介的商品的消费中去寻找人生意义,到消费中去实现其创造性,人为闲暇而活着;二是因为它把人的满足同消费等同起来,这是对异化消费一种不恰当的补偿;三是因为它把异化劳动当作物质丰饶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支撑起了异化劳动。因此,他们认为首先消灭异化消费才能消灭异化劳动,进而有效的制止生态危机的产生。虽然异化消费并不是产生异化劳动和生态危机的根源,但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能将对生态危机根源的探寻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这种批判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思想的分析,使我们意识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实现价值观的生态转向,并以此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在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导致的“人类中心论”的主宰下,人与自然关系被简化为绝对的二元对立,走的是一条片面工业化道路。一方面推动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断实现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则导致人与自然的异化越来越严重,从而引发出许多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人和自然平等的价值观,把发展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第二,倡导绿色消费模式。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我国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可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消费需求无限扩大构成了一对矛盾。因此,我们不能沿袭传统的消费理念,而是要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它倡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只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而一味向自然界索取的非绿色消费方式,转向防止污染、追求健康、降低消耗、杜绝浪费的绿色消费方式,从而达到人类能够世代和谐生存、健康生存和可持续生存的目的。
第三,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标志,而且是生态保护的最后屏障。法律制度是文明的产物,它标示着文明进步的程度,其作用在于用刚性制度约束人类的生态不文明行为,惩罚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从我国生态法制建设的现况来看,首先要改革现行环境执法体制,理顺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解决环境执法主体过多、执法权力过于分散、环境执法比较混乱的现状。最大限度地统一环境执法主体,整合环保行政资源。其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必须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起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的价格形成机制。再次要提高法律监督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和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使企业在违法与守法的博弈中朝着守法的方向发展。
三、生态伦理思想与我国生态伦理观的重构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本•阿格尔提出了一种“期望破灭的辩证法”,他说:“新的危机动态是由我们称之为‘期望破碎了的辩证法’引起的,这种辩证法是消费者突然从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的幻想中清醒过来和可能重新调整对于幸福含义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生态系统无力支撑无限增长,从而将缩减旨在为人的消费提供源源不断商品的工业生产;第二,这种情况将要求人们首先缩减自己的需求,最终重新思考自己的需求方式,从而改变那种把幸福完全等同于受广告操纵的消费的观念;第三,对需求方式的这种重新思考可以使异化消费变成“生产性闲暇”和“创造性劳动”的现象。人们不再把劳动仅仅看作是为了获得用于未来消费的财富的源泉,而是在生产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愿望和价值。他认为,这种辩证法会使人们确立起新的需求观念和期望,重新树立人们的幸福观。
本文编号: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72.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三原则看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下一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三原则看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