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农奴制与种植园奴隶制的丧钟
发布时间:2014-07-27 07:15
摘要:19世纪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废除奴隶制势在必行,俄国实行改革,而美国则采取了激烈的战争方式,两国变革生产关系存在的重大差异与各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密不可分。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随着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进行和发展,纷纷进行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变革,其中,俄国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手段大相径庭,一种是通过改良,而一种则通过战争,两国变革生产关系采取不同方武是由一系列因素影响和决定的,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经济差异
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不可调和,趋向于激化,是一种比较明显的冲突。在关税问题上,随着北部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前者要求实行保护本国工业发展的高额关税;后者则要求扩大种植园经济,实行低关税率。在劳动力、原料问题上,美国北方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北部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南部奴隶制产品却多数输往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北部需要南部成为商品销售市场,一贫如洗的黑奴却无力购买任何工业品。在西部领土的开发上,“西进运动”不断有新的州加入合众国,而种植园奴隶主力图增加蓄奴州,他们认为,如果不扩大奴隶制区域,根据经讲法则,南方的奴隶制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因而“不断扩张领土,不断扩张奴隶制度到旧界之外,确是联邦各蓄奴州的生存规律”。这样,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受到奴隶制的严重阻碍,“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的斗争,因为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它只能以其中一个制度的胜利而结束。”,自然而然,南北两种制度会逐渐走向激化和冲突。
俄国农奴制从其内部开始瓦解。是一种隐形的冲突。在农村.“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期,地主农民的份地呈下降趋势,中部黑土区18个县中的14个县,地生劳役租男性农民人均种地从2.4-3.3俄亩减为1.7-2.83俄亩,非黑土区13个县中的8个县,地主劳役租男性农民人均耕地从3.5-3.7俄亩减为1.52-2.78俄亩。同时,中部非黑土区地主播种面积比重从26%-36%增到54.7%,中部黑土区地主播种面积比重从26%-28%增到43.3%,地主播种面积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农民份地减少。”这表明在封建农奴制条件下农民所需的最起码的土地不足,农奴制的基础严重削弱。19世纪初期,商品经济已经渗透到俄国农村,农村中的一些地主,开始放弃封闭的自然经济,在自己的庄园上设厂开矿,向庄园外出售。列宁曾指出,“地主用于出售的粮食的生产,是旧制度即农奴制度崩溃的前兆”。地主同市场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逐渐遭到侵蚀,由于黑土地区的土地贪瘠,耕种土地已无大利可图,农奴主更愿意向农民索取代役金,把大量的劳役租农民转成代役租农民。一些交纳代役租的农奴逐渐富裕起来,成为商人或手工工场主;另_些破产的农奴则逐渐流入城市沦为雇工,“19世纪50年代,每年外出当雇工的农奴,笔耕论文,在乌克兰南部约有三十万人,伏尔加河东岸约有十五万人;波罗的海沿岸约有十二万人。”结果,农奴逐渐与生产资料(土地)相分离,以农奴劳动为基础的农奴制度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另外,“为适应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沙皇政府从19世纪初便着手制定各种限制和废除封建农奴制的法案。1803年,颁布了《关于自由农》的法令,允许地主根据自愿和赎卖的原则解放农民。1845年,颁布了《关于义务农》的法令,规定地主有权同农民签订协议,农民可取得地主小块土地,但必须为地主履行一定的义务。1838~1842年,白俄罗斯、立陶宛、西部乌克兰等地废除了国有农民租佃国有土地和服势役的制度。”可推知,农奴制内部存在的危机已经不适应俄国生产力发展规律。
本文编号:7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7523.html